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大气治理 » 空气净化 » 正文

2016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对话:完善工业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

日期:2016-12-19    来源:全联环境商会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16
12/19
10:1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排放标准 全联环境商会

由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主办的“2016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分论坛三:大气环境治理,对话二:完善工业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

主持人:周鹏 科达洁能副总裁

朱廷钰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顾成奎 赛迪研究院工业节能与环保所所长)

李其林 清新环境总裁助理、董事会秘书)

陈姝蕊 贺利氏(沈阳)特种光源,市场部经理

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人审阅

朱廷钰:

现在一个趋势是国家对于煤气发生炉后续是没有强制性的标准。标准对行业技术的发展和行业影响非常深远重大。新的排放标准或者排放标准不断提高,到一个临界值以后必然带来某种技术的淘汰,像以前在除尘中广泛使用的水磨,就是发展的一个例证。监管是有成本的,工业炉窑行业有那么多,每一个行业里面有很多特殊的地方,实现全部监管其实非常难。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标准,而是没法监管其运输、堆放、填料、加料环节。这是一个间歇的流程,而不是一个连续和相对稳定的过程。

从技术发展趋势来说,显然是末端趋势向全过程控制深化。国家对这些行业标准相当滞后,而且个人认为,对工业炉窑的相关标准制定有些很轻率,既没有从技术出发也没有考虑产业发展现状,甚至也没有考虑总量控制约束,导致行业发展的不平衡。我国排放标准的制定在超过其他发达国家的时候,应该要经过很严谨的论证。燃煤实现超低排放的话,烧煤标准比烧天然气的标准还高,天然后折氧量15%,燃煤6%,意味着燃煤比天然气的标准还要高,是不合理的。排放标准体系应该加强,而不是随便提高某个行业的标准。

大家都知道应该制定标准,但是标准很难出来。第一,国家有具体制定标准的工作程序。国标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编制,但是相关部门并不了解具体行业技术,精通的企业之间很难具有公益性,污染性行业又希望最好是没有环保投资或少花钱应付过去,所以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合力。

编制标准的准备工作相当多,去年参加过钢铁行业相关标准的讨论,比如湖南永清,浙江天蓝,国电龙源,菲达环保等企业都参与,这几年环保企业介入标准制订也很多,只不过因为时间关系很多标准还没有进入最终环节。行业标准的制订不平衡,环保标准的制定和出台受到污染行业协会组织的强烈反对,比如水泥行业不同意。另外,无法转化为环保市场的有效需求,比如钢铁行业氮氧化物排放100,而国标是300,没有形成有效环保需求,压力很大,这个平衡要从国家层面去平衡。

顾成奎:

中国标准制订流程,国家标准体系有国标和行标。机械、纺织和化工、邮电、电子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标准。另外,还有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在国家层面制订,首先要标准立项,再成立标准工作组,一个秘书处,联系行业专家和企业制订标准,制订了之后再征求意见,然后进入报批流程,国家一直很重视行业标准。

我个人觉得,经费存在很大问题。2000年国家经贸委制订一个标准经费预算2万,现在2015年了,工信部制订一个标准经费预算还是两万。经费支持有限,又想把标准制定得切合实际很难,连调研费用都不够,开个专家会都很难。有些标准已经十年或二十年没有修订了。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行业标准最早是1996年发布的,到现在还没有修订,原因很多,工业炉窑涉及行业较多,不应该细分,有钢铁冶金等,致力于行业领域的排放标准,将炉窑的生产工艺都包括在内。

工信部成立以来对以前的标准进行了梳理和清理。淘汰一批,修订一批,制订一批,对历史上各个部委行业的制订标准进行了梳理。标准的制订是系统体系,要从顶层综合考虑我国原料燃料的特点,再到行业、产品、工艺,才会形成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标准。有一个节点有问题就制定一个标准,这是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工业领域排放标准的系统性和相互间的协同性还不够。

李其林:

清新环境以前主业是做火电行业烟气治理。从企业的角度理解为什么工业领域的相关标准还没有出台,可能取决于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对于电厂来说,过去几十年的龙头板块,煤炭价格下跌,发电量稳定,有技术和资金的支持。相应的技术不管是国外引进还是国内研发,有这样的发展基础。在技术推动阶段,有一些专家和制订标准的人参与,逐步推动行业发展。非电领域趋势是去产能,如果十个钢铁有五个倒闭,我应该思考哪五个是我的客户。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没有宏观的参考判断,进行顶层架构,产业如何转化,能源结构的变化,业务如何投入等都要先有预期和判断。第二是从自负角度,宏观经济周期低谷期,某些工业领域效益比较差。另外,政府用环保标准做为一个调控手段,企业环保不达标就关闭了,怎么平衡环保和经济发展?行业等待去产能完成,但企业也不能什么也不做,如何甄选和鼓励行业先进技术,给予配套资金支持?从末端治理到全过程污染控制,如何体现过程控制中的技术发展和优化环节?电力出台全国性政策或标准,非电领域有没有可能出台区域性或针对性政策或指标扶持?与电力不太一样,各部门应该有差异化的推进措施,这是个人理解。

陈姝蕊:

标准制订对企业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贺利氏有160多年历史的德国家族企业,主要是从事一些高科技行业包括材料及工业集成。公司业务主要负责红外到紫外光的解决方案,大气处理相关的是VOCs末端治理,通过紫外光解实现末端治理。

政府越来越关心民生,很多省都有具体VOCs排放收费标准出台,关键是各省和地方执行层面,监测如何落地。公司在上海与政府和环科院参加了很多活动,上海环科院代表上海环保局按照行业邀请上海所有企业来参与,对于技术推广、标准实施、政府政策,从企业技术层面来说,这种参与方式受益很多,可以了解市场用户的真正需求。VOCSs处理方式非常多,但是不代表一种处理方法可以适应和满足所有行业,需要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合适的方案,考虑整体运营成本和投资成本,最后也要避免产生二次污染。谢谢。

朱廷钰:

现国家特别重视VOCs治理,VOCs和氮氧化物是我国造成PM2.5和臭氧污染最主要的因素。VOCs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释放出臭氧和PM2.5。VOCs也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再处于科研阶段。我国要么没有需求,一旦产生需求,经济性因素的影响就大于技术性的要求,VOCs治理多数采用是RTO,因为简单方便。VOCs企业更难的是收集。

中国常规污染物逐渐得到解决,但是非常规污染物如重金属汞,有一些行业氮氧化物,三氧化硫,类金属砷等还未得到有效控制。以前有讨论提到,环境净化材料在环境功能中有很多作用,工业炉窑产生的很多烟气是高湿高温,不仅有除尘需要,还要脱除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可以资源化利用,氮氧化物资源化利用难度大。现在很多人提出无机膜上面镀材料,起到催化的作用。工业炉窑很多污染物的净化效率要求不高,30%-40%也可以,40%-50%也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净化材料有很多因素,尤其采用膜和喷涂覆盖在机械或净化材料表面,包括除尘。

我国提到的PM2.5其实是由PM1等更低的物质组成,现在净化反应器普遍都是深层过滤,随着滤料不断减少,可能变成表层过滤。中国很多环境技术发展到现阶段之后,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有改进。比如电袋要针对一些超细的粉尘,铁合金都是PM1左右,排放量超标,常规方法含湿量很大,需要一些新的材料,所以技术需求还是很多。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