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固废处理 » 正文

专访 | 王小康:推行垃圾分类 留住绿水青山

日期:2017-04-26    来源:《中国政协》  作者:廖九阳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17
04/26
08:5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原董事长王小康

导语:“现在对垃圾分类嚷嚷的多,认真分析研究的少;‘作秀’、摆样子、走形式的表面文章多,切实推进的具体行动少。”

 

blob.png

 

“现在对垃圾分类嚷嚷的多,认真分析研究的少;‘作秀’、摆样子、走形式的表面文章多,切实推进的具体行动少。”王小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原董事长、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会长、中国制造强国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领衔专家之一。长期致力于我国节能环保工作的他,对于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有着独到见解。全国两会期间,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记者:王委员,您曾在多种场合呼吁,尽快启动垃圾分类工作。您认为垃圾分类的迫切性何在?

王小康:垃圾分类现在到了必须做的时候,不能再拖了。为什么这么讲?第一,我们国家城市化进程太快,垃圾总量非常之大。第二,中国城市生活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比发达国家要严重得多;比如说,由于中国饮食结构的特点,我们的餐厨垃圾含水量很高,如果不进行分类处理,渗透进土壤、水源,对宝贵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会造成严重破坏。还有第三个原因,与发达国家来比,我们垃圾分类起步已经很晚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必须立刻启动的时候;即便现在启动了,真正做到比较好的垃圾分类,起码需要15到20年,保守估计甚至要更长时间。所以,一系列内外部因素,促使我们必须尽快启动垃圾分类工作。

记者:我国现行的垃圾处理方式有哪些?您认为最佳的方式是什么?

王小康:我们现在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三种,或者叫“两大一小”。第一种就是垃圾填埋,有人也称之为卫生填埋;我对这个说法有不同意见,因为绝大部分垃圾填埋场根本没有做到卫生填埋。第二种做法是垃圾焚烧,垃圾焚烧又分为焚烧和焚烧发电。第三种做法是堆肥,这个占的量很小。201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清运量大约接近2亿吨,其中60%多是填埋,30%多是垃圾焚烧,堆肥只占百分之几,目前还是这个比例。

资源循环利用中有个很重要的“三化”原则,就是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用填埋方式处理垃圾缺陷很多。挖个坑一埋,既占用稀缺的土地资源,又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地下水;不仅没有做到无害化,也没有做到减量化,垃圾还是那么多,只不过换了个地方而已;也没有做到资源化,里边有很多“宝贝”填进去了,而且变成了子孙后代的巨大包袱,今后需要挖出来重新处理。所以,垃圾填埋方式我是不太赞成的。

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出于成本考虑还是要坚持垃圾填埋。我们曾测算分析过,垃圾填埋与垃圾焚烧发电的实际成本,按照30年的时段来比较,在同等处理量的前提条件下,垃圾填埋厂的运作成本要高于垃圾发电厂,这还不算垃圾焚烧发电厂发电产生的效益。

垃圾焚烧发电,部分做到了减量化,经焚烧后的垃圾总量变少了,不占用土地;部分做到了资源化,它的资源化就在于发电产生的效益。在无害化方面,垃圾焚烧过程中排放的烟气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其中最严重就是二恶英;但这也不是不能够控制的,我们只要对垃圾焚烧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排放标准,甚至执行比国家标准还要高的标准,二恶英的排放量完全可以降到对人体安全的程度。这就是我为什么我比较支持垃圾焚烧,特别是垃圾焚烧发电的原因。我一直讲,在没有别的更好的方式之前,垃圾焚烧发电是现阶段最佳的垃圾处理方式。

现在有些人对垃圾焚烧发电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妖魔化,导致垃圾焚烧发电阻力越来越大。许多地方口头上不反对垃圾焚烧发电,但是你不能到我这来建,现在就是这么个状况。回过头来讲,不管是填埋、焚烧、堆肥哪种方式,前提都应该做到垃圾分类。因为,分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过程。变废为宝,不做分类,垃圾变不了宝。

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列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重要工作。垃圾分类被提至国家战略层面,您对此有何感想?作何解读?

王小康:这次把垃圾分类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高度重视,标志着垃圾分类已经进入启动程序,我感到十分高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重点在于“普遍”二字,还暗含着“大力”二字。首先应该在大中城市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在中小城市和农村普遍推行垃圾分类,这可能是一个更精确的说法,当然,这是我的理解。

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必须以大中城市为重点,率先开展起来,因为大中城市有示范引领作用和区域辐射效应。大中城市做好了,经验教训总结出来了,示范作用也就出来了。小城市一看大中城市做得那么好,也会迅速跟进,大力推行。小城市做好了,剩下的就是农村了,农村垃圾分类相比城市还是要简单一些。村落嘛,一来本身人口没有那么多,垃圾排放量自然没有城市这么大;二来只要大家建立了村规民约,垃圾分类相对好办一些。不像城市大社区,几千户互不认识,加上缺乏理解,很难做起来;农村只要有人牵头,很快就能做起来。

所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我认为这是一件很可喜的事情。

记者:您认为应该如何将垃圾分类制度落到实处?

王小康:我认为,落实垃圾分类制度,需要政府和全社会高度重视、坚定信心、抓紧落实、大力宣传、形成合力。

首先,要把垃圾分类制度作为国家重大政策看待。建立垃圾分类绝非小事。我认为,要把垃圾分类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上升到城市治理、城镇化进程当中一个重要领域来看待,而不能简单看成是某个人、某个家庭、某个社区、某个部门的事。零碎地进行这项工作,是很难有成效的。所以,我一直主张,应该使垃圾分类制度成为一项非常重大环境治理政策,从上到下推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如果我们的认识不是真正建立在总书记讲的那个高度,如果我们的行动不是真正建立在自觉的意识上,那么,我们落实垃圾分类制度的决心就会动摇、信心就会降低、行动就会迟缓,甚至出现停顿。垃圾分类必须一鼓作气、毫不拖延地进行到底。

还要抓紧落实已出台的顶层设计和各个层面的政策,实实在在地抓落地、落下去,让政策真正发挥作用。各级政府应当真正认识到,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是城市化进程当中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这件事是躲也躲不开、绕也绕不过去的。在我国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垃圾分类问题已经凸显出严峻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在政府强力引导、大力支持的同时,还需要出台强制性的措施,扎牢制度的笼子,让法律的牙齿更锋利些。好的政策出台了,贯彻执行不力,没有用。

同时,国家要大力对垃圾分类制度进行普及宣传,告诉老百姓现在必须做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好处是什么。我举个例子,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人还能记得,那时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将牙膏皮、碎玻璃、废塑料、旧报纸等分门别类,等收集到一定数量再送到国营废品收购站卖钱,连烂菜叶都捡出来喂鸡;当时也没有什么有害垃圾,垃圾里出现塑料袋是1979年以后的事。那时的垃圾分类主要是因为物质生活贫乏而自觉产生的节约行为,人们没有今天的环保意识。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只要宣传得法、普及到位,垃圾分类也会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再一个,垃圾分类是家庭、社区、企业、城市一体化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是有机联系的,不能割裂开来,不能单独对某一个环节提要求。比如,垃圾从家庭里出来分了类,小区的垃圾筒也分了类,可是到了垃圾收储车里,没有做到继续分类,又给混在一起,垃圾分类的链条就断掉了;所以说,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建议,政府、家庭,社区、企业,包括你们媒体,都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促进垃圾分类制度普遍推行、落到实处。只有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垃圾分类工作就能够做好。

现在播下的种子,不可能马上就长成参天大树;就像种树一样,垃圾分类也需要一个过程,需要逐步显现成效。垃圾分类虽然有难度、要时间,但我还是很有信心的。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