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环境监测 » 正文

战天斗地 监测人

日期:2017-06-21    来源:中国环境报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17
06/21
10:2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内蒙古 环境监测 战天斗地

内蒙古寒冷的冬季,气温零下30~40度,滴水成冰;夏季,草原上高温难耐,林子里蚊虫飞舞。

然而却有这样一群人——天再热、冰再厚,他们的工作从不停歇,镐头、铁锨、钢钎、冰钻、钢丝绳,是他们的常备工具。无论寒冬酷暑,一组组监测数据准确、有效地采集、上报,他们就是内蒙古环境监测人员——一支不畏困难、勇于挑战、乐于奉献的队伍。

“手冻得不行了,就伸到河水里取暖,监测站的人很多都得了风湿性关节炎”

白色,冰雪童话的王国,令人对冬季的呼伦贝尔产生无限的向往。然而,对于环境监测工作人员来说,那份艰辛不言而喻。

在内蒙古全境范围内,8公顷以上的湖泊、沼泽、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米以上、长度5公里以上河流总面积达601万公顷,占全国国土面积5.08%。国控、自治区控地表水环境监测网实际监测干支流48条(83个断面)、湖库7个(19个点位),仅呼伦贝尔就约占1/3。且内流河多属国际河流,与外流河有着密切的关系。

可想而知,这样的环境监测任务,繁重而复杂。

“一年有200多天在外开展监测,有时遇上极寒天气,连续半个月零下30度以上,空气中都冒着白烟。手冻得不行了,就伸到河水里取暖,我们监测站的人很多都得了风湿性关节炎。”2004年参加工作、一直战斗在一线的呼伦贝尔市环境监测站现场室主任朝鲁门说。

根河是呼伦贝尔市的一个县级市,是蒙古语“葛根高勒”的谐音,意为“清澈透明的河”。这里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最冷的城市,年平均气温零下5.3℃,极端低温零下58℃,年封冻期210天以上,境内河流众多,纵横交错。

朝鲁门说,根河距离海拉尔近400公里,他们每个月都要去一次。记得有一年,去监测的路上赶上暴风雪,雪深1米多,东西南北都分不清。从上午8点一直到下午4点,一路上不断用铁锹铲雪,又不断被堵住,最终只能靠拖拉机将车拖出。冰粒形成的“风暴”直击脸上,哈口气,脸上立刻挂满霜。

“工作就是这样,但只要有任务,我们就得继续干。”

“冒着七八级的大风,爬到40~50米的烟囱上采样,一呆就是四五个小时,脚冻僵了,就用吹采样管的吹风机吹吹”

在兴安盟,有人称环境监测工作为“冰上芭蕾”,手持钢钎、铁镐在冰面上挥舞,破冰采样。兴安盟监测站自1982年建站以来,一直承担着全盟的监测任务。

每年3月,兴安大地春寒料峭,河流冰面尚未消融。融冰期开展水质监测非常危险,监测人员需要穿上救生衣、专业安全带,用登山绳一头拴在人身上,另一头绑在车上,一步步用铁钎探着往前走,确定采样点位,凿一个冰眼需要近半个小时。为了减少危险,会选择体重较轻的人进行作业,可湖面上没有遮挡物,强大的风力又是他们的“劲敌”,人经常被刮倒。

距离兴安盟乌兰浩特市200多公里的阿尔山哈拉哈河是一条出境河,海拔1470多米,70多公里的盘山路常年结冰。遇到下雪天,经常会出现人在车前走、车在人后行的场景。有时,因为取水点附近雪太深,车进不去,在零下30多度的气温下,只能是人背着40多斤重的仪器步行到采样点。

兴安盟监测站质控室主任赵娜说:“我们经常是女人当男人用。监测站女同志占50%多,有的怀孕前期还在采样。冰面上站时间长了,不仅脚凉,还涨肚子,身体极度不适。不过,大家互相都很照顾,也习惯了。有很多人因此得了风湿病,现在都不能着凉水。”

不仅仅是水质监测,大气预警室主任周磊告诉记者,冬天,监测人员经常冒着七八级的大风,爬到40~50米的烟囱上采样,一呆就是四五个小时,脚冻僵了,就用吹采样管的吹风机吹吹。“这不算什么,需要我们克服的还有很多很多。”

朴实的语言,踏实的工作,环境监测人就是这样无怨无悔地默默奉献着。

“虽然我们基础设施底子差,但我们技术不差,也乐于奉献”

冬季白雪皑皑,夏季水草丰美,也许有人会说:你们这不是在“游山玩水”嘛。面对这样的质疑,呼伦贝尔市环境监测站副站长李魁讲述了他们是这样“游山”的——

呼伦贝尔森林资源丰富,每年4月,在进林子开展土壤监测前,都需要提前两个月注射一种针剂,45天后再注射第二针,才可以进林子。因为这里有一种寄生虫,叫“草爬子”,学名蜱虫,4~5月是它的活动高峰,属繁殖期,非常密集,防不胜防。它喜欢叮在人身体上隐蔽且嫩的部位,比如腋下、大腿沟、肚脐眼,还会顺着皮肤往里钻,确实很可怕。当地人对它是敬而远之,被叮咬后,严重的会得脑炎,甚至危及生命。

李魁说,有一次,监测任务结束后吃饭时,当地林场工人发现我们身上有“草爬子”,立刻将我们带进厕所,脱光衣服“捕捉”蜱虫,事后想起来真吓人。

你看,我们的环境监测人员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游山玩水”。

呼伦贝尔面积25.3万平方公里,市监测站有6辆车,每辆车一年跑近7万公里,每年200多次的监测任务,环境监测人员一年四季马不停蹄。常年的艰苦采样工作,许多人得了风湿病、关节炎而不得不离开自己心爱的岗位。

面对未来,兴安盟环境监测站站长时长鸣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目前来看,设备不足、人员少是监测工作面临的大问题。

时站长说:“虽然我们基础设施底子差,但我们技术不差,也乐于奉献。我们将为这一片青山绿水、为自由的呼吸做出应有的努力。”

这只是内蒙古环境监测人员的一个个缩影。正因为有他们的奉献和付出,我们坚信,美好的环境就在前方。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