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环境治理 » 正文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福建样板” ——专访十九大代表,福建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朱华

日期:2017-10-23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岳跃国 魏然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17
10/23
11:5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十九大 环境保护

   2016年,福建被确定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一年多来,福建大胆探索,改革攻坚,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形成了一批改革成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十九大期间,本报记者专访了福建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朱华代表。

 
  十九大代表,福建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朱华
 
  记者: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到了新高度。最近几天聆听和参与讨论十九大报告,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下您最大的体会和感受?
 
  朱华:习近平总书记所做的报告,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是一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站位高、理念新、举措实、篇幅长,明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个基本方略之一,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第二个百年目标两个阶段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部署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四大任务。这集中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是引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作为环保工作者,我备受鼓舞,同时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接下来,我将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有哪些探索和经验?
 
  朱华: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努力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福建样板”。
 
  一是坚持绿色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我们重点以“生态+”理念做好“加法”和“减法”两篇文章。“生态+”去产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生态+”新动能,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生态+”促技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生态+”优结构,发展新能源;“生态+”减存量,坚决降低污染存量。
 
  二是树立绿色导向,构建生态文明责任体系。加快建立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强化正向激励和刚性约束。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行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优化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办法,提高环保工作权重,取消包括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重点生态功能区在内的34个县GDP考核指标,把考核的重点放在生态质量和扶贫攻坚、农民增收上。完善责任追究办法,分类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
 
  三是增进绿色福利,全力抓好污染防治和环境整治。坚持把有利于增强基层和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摆在优先位置,努力以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造福群众。这里有一个例子,福建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通过改革,林农收入增长率达10.9%,森林覆盖率65.95%,保持全国第一,实现了“社会得绿、林农得利”。
 
  四是深化绿色创新,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建立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让绿水青山的守护者有更多获得感。积极推进环境权益交易,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排污权交易市场,开展用能权交易试点,成为全国唯一同时建设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交易市场的省份。
 
  记者:报告27次提及“美”,8次提及“美丽”。福建在生态方面有着明显优势,下一步福建将作出哪些探索?
 
  朱华: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生活近18年,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各领域都有重要的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丰硕成果。福建省委、省政府牢记习总书记的重要嘱托,将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2016年全省12条主要河流水质整体保持为优,Ⅰ类~Ⅲ类水质占比达96.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约25个百分点,所有设区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4%。这些成绩的取得,更加坚定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下一阶段,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契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把绿色发展作为基本途径,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把环保惠民为民作为根本目的,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构建良好生态系统作为治本之策,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把制度创新作为内生动力,积极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发展路径,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