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环境治理 » 正文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与污染的每次对抗都将带来收获与成长

日期:2018-03-15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公欣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18
03/15
17:2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生态保护 环境治理 大气污染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铿锵有力的话语让公众更加感受到了政府治污的决心,更加坚定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信心。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相关数据表明,大气十条等政策实施5年来污染防治成效有目共睹。重拳整治大气污染,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已经下降30%以上。加强散煤治理,推进重点行业节能减排,71%的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优化能源结构,煤炭消费比重下降8.1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6.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10比2013年下降22.7%,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PM2.5分别比2013年下降39.6%、34.3%、27.7%,北京市PM2.5从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2017年的58微克/立方米。
 
  成绩可圈可点,但当下一些地区的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仍是不争的事实。正如环保部相关负责人所言,目前多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只有99个城市达标,仅占29.3%。尽管随着环境治理在发展及考核体系中的权重不断增加,包括雾霾在内的一些环境问题已经或正在得到明显改观,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等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仍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环境污染防治容不得半点懈怠。
 
  环境污染治理不仅是场攻坚战,也注定是场持久战。“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现在我国所面对的环境问题,大都是较长时间持续累积的结果,要从根源上化解,不可能靠短时间突击,毕其功于一役,而是要汇聚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做到。无论是蓝天保卫战、污水治理仗,还是处置升级污染企业大户、转变调整产业结构等等,都需要过程,更需要时间和耐心。
 
  而且,环境污染治理进行到当下阶段,剩下的也全是难啃的“硬骨头”。一则时间紧。2020年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拉长、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时间已经不多。二则难度大。经过多年来的环境治理,“好使”的招数几近用尽,今后要做的事情只会更难,需付出的努力也会更大。三则范围广。毕竟,环境污染攻坚不只是针对单个项目、单个领域、单个地区的行动,还是一场兼具全面性和系统性的战役。
 
  坚决啃下“硬骨头”,就要把“仗”打得更精准。“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实行限期达标。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治理。深入推进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了更加明确的目标。
 
  更重要的是,环境污染防治不仅要治标,还要治本,治本之策就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必然意味着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自觉与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落后产业、落后产能决裂,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不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决裂!
 
  正所谓,不破不立,不止不行。只有进一步坚守生态、安全等发展底线,有破有立、破立结合,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人与自然和谐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这一进程中,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就显得至关重要:要真正厘清该“破”什么,“立”什么,进一步明确目标和路径,坚持强化环境监管与健全污染治理机制并重;继续坚决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思路,主动做好加减法,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治理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的“抓手”作用,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把涵养和修复生态环境作为首要,把保持大气质量优良作为保障,大力实施重点生态工程,集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强力推进水环境治理,持续增强为人民提供生态服务和生态产品的能力。
 
  当然,破立之间,还需进一步明确的是环境污染防治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适时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和时间表;充分调动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稳扎稳打,形成治污合力;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境治理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还需进一步明晰破与立的关系,补齐短板,硬化治理,压实责任,我们有理由相信,与污染的每一次对抗,都必然带来收获与成长!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