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环境治理 » 场地修复 » 正文

浙江:推进"千万工程" 造就万千美丽乡村

日期:2018-04-24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王雯 晏利扬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18
04/24
08:4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场地修复 环境治理 美丽乡村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浙江省15年间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取得了显著成效。
 
  当人们将目光投向10万平方公里的浙江大地,一幅“美丽乡村”的瑰丽画卷正徐徐展开。这项使全省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不仅使美丽乡村实践成为浙江的金名片,也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本。
 
  十五年,一任接着一任干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经济高速发展。重民生,体民意,针对农村人居环境与农民群众改善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不适应的实际,全省决策层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农村建设与城市建设必须比肩齐飞。
 
  2003年,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推动了这一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大行动。通过全面推进村内道路硬化、垃圾收集、卫生改厕、河沟清淤、村庄绿化,并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浙江5年内建成了1181个全面小康示范村和10303个环境整治村。
 
  2008年起,浙江省将整治拓展到农村生活污水等面源污染整治和农房改造建设,形成了农村人居条件和生态环境同步建设的格局。截至2012年,全省共对17283村实施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2012年以来,浙江省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推进“四美三宜二园”的美丽乡村建设,并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和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呈现出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不断改善和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文明发展有机融合的良好态势。
 
  15年来,浙江历届省委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实现了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升级版的跃迁。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视察期间指出:“浙江建设美丽乡村有自然禀赋,也有当年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前瞻性。希望浙江再接再厉,继续走在前面。”
 
  历史巨轮滚滚向前,15年并不是终点,对于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新一轮的思考和行动已经开始。
 
  浙江省在日前召开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现场推进会上提出,将开启高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到2020年,力争率先在全国实现生态保护系统化、环境治理全域化、村容村貌品质化、城乡区域一体化;力争率先在全国构建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人和自然和谐共生、自然人文特色彰显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新格局,为全国治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浙江样板。
 
  十五年,内涵外延频拓展
 
  春到江南,走入浙江省金华金东区澧浦镇琐园村,一幢幢黑瓦白墙的民居掩映在绿草红花间。更引人注意的,是每家每户门口的两只分类垃圾桶。
 
  80岁高龄的村民叶月仙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家里的垃圾进行分类,丢进门口的垃圾桶。“我反正就看会不会烂,会烂的扔绿色的桶,不会烂的扔灰色的桶。”
 
  对每个琐园村村民来说,这样的垃圾分类方法早已烂熟于心。
 
  在杭州市桐庐环溪村,家家户户排出的污水通过管道流入人工湿地下的处理池,过滤净化后排出。通过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桐庐全县于2013年率先在全国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全覆盖。
 
  “千万工程”,以美为形。
 
  浙江省不断拓展村庄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与外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等相继实施,绘就浙江两万多个村庄天蓝、水清、地净的底色。
 
  在杭州市淳安临岐镇,农户盖新房,自建家中污水处理设施成为当地新风尚。
 
  “以前每家每户污水、化粪池、洗衣台板都做好了,2017年我们家造房子,不可能自己一家把污水往外流,所以就掏钱做了污水、化粪池、洗衣台板,让村里干净一点,自己住着也舒服。”临岐镇新华村村民谢云是《临岐镇新建房农户自建户用污水处理设施办法》的践行者,去年她自费3000余元,自建1.5立方米的三格式化粪池,对露天洗衣台板进行了更换并安装成品接户井。
 
  目前,全镇308栋新建房的户用污水设施在农户的自觉参与下都已纳入村主管网。临岐镇副镇长方必胜介绍,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农户的环保意识,还可以使农户新建房屋截污纳管工作按要求全部落实到位,从而实现从源头进行管控,确保农村污水处理到位。
 
  至2017年底,浙江省已有2.7万个建制村完成了村庄整治建设,占全省建制村总数的97%左右;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建制村全覆盖,开展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试点村11084个,占建制村总数的近40%,全省74%农户的厕所污水、厨房污水和洗涤污水得到了治理。
 
  十五年,民富景美成标识
 
  乡村美景入画来。但如何避免乡村之美囿于山水美、生态美,让美丽乡村更有生命力、可持续力?
 
  “实施‘千万工程’必须把助农增收作为贯穿工作的始终,坚持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民增收互联互动,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这是浙江历届党委、政府的决心,也是行动的指南。
 
  农家小舍依山而建,近万亩竹海随风摇曳,涓涓流淌的百丈溪让人流连忘返。这里,是丽水市遂昌坑口村。通过近年来的环境整治,坑口依托畲族文化、竹文化和农耕文化,走出一条田园变乐园的绿色产业之路。
 
  “现在一年游客量达到5万人次,接下来我还有二期工程要启动,包括钓鱼区和泥潭体验区等,有这好山好水好空气,不怕没人来,我对未来充满希望。”畲族风情农场的主人项小华信心满满地说。
 
  2013年年底,他投资300多万元,流转了150亩土地建设农业生态体验区,几年的辛苦努力,终于换来今日的回报。
 
  一个个蝶变的乡村见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浙江大地上的实践。2016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866元,连续32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2.07∶1。全省农家乐经营农户1.9万户,直接从业人员16.6万人,共接待游客2.8亿人次,增长27.3%;营业收入达291.1亿元。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诸葛八卦村,是上千古村落的一个典型。村里的200多幢明清古建筑如何保护?村两委认识到,关键是要提升村民的保护意识。
 
  因此,村里把毁坏文物的处罚措施写进了村规民约,规定“如有毁坏或破坏文物行为的农户,村民委员会将中止该户的一切福利待遇”。村民们不仅自觉遵守,还自发捐款用于建筑修缮,自发监督践行规范。
 
  自2013年开始,浙江省每年启动260个村的保护利用,省里对省级重点村给予每村500万元~700万元补助和15亩建设用地指标支持。同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组织开展寻访传统故事——编撰一套丛书,定格乡土印象——摄制一碟影像等行动。
 
  今美于昨,明日复胜于今。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今,民富景美逐渐成为浙江乡村的鲜明标识。浙江乡村,正矢志不渝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