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节能 » 工业节能 » 正文

同济教授谭洪卫:建筑节能不是改造工程结束就完成了

日期:2019-07-24    来源:澎湃新闻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19
07/24
08:5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建筑节能 节能减排 节能环保

    “建筑里面有很多设备,冬天的采暖、夏天的空调、照明等等,这部分能耗占了整个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所以要节能减排,首先要把这部分能耗降下来。”中国绿色大学联盟秘书长、同济大学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谭洪卫,在近日于深圳举办的第十一届国际青年能源与气候变化峰会间隙,接受记者的专访时表示。
 
    目前,建筑能耗已与工业能耗、交通能耗并列为三大“能耗大户”,建筑节能迫在眉睫。7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特别指出要聚焦重点的节能减排领域,其中就包括建筑节能改造。
 
    早在2007年,住建部已开始指导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主要针对城市大型公共建筑及政府办公建筑。而大学校园建筑设施量大面广,能源资源消耗大,一直游离在建筑节能的边缘地带。谭洪卫曾表示,大学校园早已是能耗大户、水耗大户。在日本东京地区有过一个以事业体为核算单位的碳排放排序,结果东京大学居然远超一些知名工业企业,成为第一碳排放大户。
 
    2011年,同济大学与浙江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山东建筑大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和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共同发起创设了“中国绿色大学联盟”。
 
    联盟成立9年来,范围已从中国本土扩展至整个亚太区。理念也从原来仅以节能为目标的节约型校园,逐渐变为“零碳”绿色校园。但谭洪卫向记者表示,严谨地在数字上实现这些目标的话,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要太忙于乐观”。
 
    建筑节能重要的是运维,不是改造工程结束就完成了
 
    “节能重在‘调适’,调节的‘调’,适合的‘适’,就是要把能源系统调到最合理高效的水平。而我们现在缺失这个环节,施工结束了以后,验收完就走人了,整个系统运转怎么样谁也不知道,要把这个短板要补上。”谭洪卫向记者透露了“绿色校园”在技术层面上遇到的困难。
 
    谭洪卫介绍,从整体的技术来看,用于建筑节能改造的技术始终与整个市场同步。目前节能环保方面已有很多技术,从节约水、循环水利用、太阳能、维护结构、保温、照明和通风等方方面面,实际上都不是全新的技术,只不过是能否找到合适的场景,让这些技术很好地落地。
 
    “不是说技术用上去就行了,关键是用上去以后怎么能够用得更好。” 谭洪卫表示,他们的研究发现,有些节能减排技术用上以后过去了几年,运维能力跟不上了,其效果就慢慢萎缩了,也就不可持续了。因此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撑——怎么把大数据等手段融入到原来“绿色校园”的技术板块中,可能是下一步面临的挑战。
 
    谭洪卫表示,国际上有不少学校对楼宇等建筑的能耗数据进行了完整的采集和储存、数据挖掘及运维的技术支撑到位、管理机制也到位、可以获取可持续的节能效益。这其中不仅仅包括学校后勤部的力量,也纳入了社会企业等提供专业的第三方服务。
 
    他向记者举了个例子,纳入进“绿色校园联盟”的不少日本大学校园,对校园公共及教学建筑、科研实验室的管理都十分精细。比如完整采集教室、会议和实验室的照明及空调运行参数等数据,根据不同的标准分别进行核查和调适,针对不同使用类型的公共建筑给出针对性的节能方案。
 
    谭洪卫向记者透露,目前国内也已经在起草建筑调适相关技术指南,指导校园在照明系统、热水系统、空调系统等工程建设完后,如何调适其运行状态。
 
    然而解决推进“绿色校园”的短板光靠技术并不够,还要靠制度的保障。谭洪卫认为,建设“绿色校园”,实际上也是整个大学、乃至社会的系统性工程。
 
    “绿色校园”需要自下而上的力量
 
    谭洪卫介绍,推进绿色校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国外从学生的宣传理念、普及教育开始起步的“自下而上”推进模式,一种是国内通过主管部门牵头推进的“自上而下”模式。一些国外高校很羡慕国内高校有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从而拥有财力和政策支撑推进绿色发展。但是谭洪卫认为,自下而上的模式在文化上渗透比较深,能够真正形成软实力。尤其是在能耗的末端,需要“耗能者”自发的意识和形成的文化。
 
    “自上而下能够很高效地推进,但是我们缺一口气,就是没有形成软实力。如果软实力不形成的话,很难可持续发展。”谭洪卫表示,首先要改变红头文件驱动的机制,要出现更多自发的模式。在学生层面也不仅仅只是搞一些宣传活动,而是通过通识课让学生共享共鸣这一理念,此外再更深层次地思考如何融入和参与,并影响学校的管理机制,影响校园绿色运营制度的创新。
 
    谭洪卫举了个例子,学校部门采购空调时或许不会选择非常环保高效的设备,而是更多算经济账,买便宜好用的。如果校园的主体——师生员工形成绿色意识、可形成影响力量,推动学校的采购部门走绿色采购的渠道,不去一味地追求廉价。
 
    此外,谭洪卫告诉记者,现在国外所做的零碳校园,不仅仅指的是局限在在校园里的行动实现碳中和,而是通过购买社会的绿色电力支撑校园的绿色发展,通过大量购买风力发电,太阳发电,使得校园里使用的能源趋于“零碳”,同时提高全社会对低碳能源的需求。
 
    “绿色校园发展的前期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进行,现阶段我觉得我们要更宽泛,走向‘软’的方面,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谭洪卫表示。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