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水处理 » 市政污水 » 正文

多措并举呵护生命之源 北京再掀治水风暴

日期:2016-03-28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16
03/28
09:1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北京水务局 环保 污水处理

北京曾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特大型城市。经济学中有个木桶理论,即一个木桶的最大容量,不是由围成木桶的最长木板或平均长度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决定的。如果将这个理论放在首都可持续发展方面,水资源无疑是最短的那块木板。

日前来自北京市水务局的公开消息称,北京市在相关规划编制过程中,将加强水资源论证,同时严禁发展高耗水行业,力争实现工业用新水零增长、农业用新水负增长、生活用水控制增长、生态用水适度增长。

近日通过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指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及有关行业、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北京市提出,到2020年,年度新水用量控制在31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到15立方米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到10立方米以下,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据了解,北京市严格实行水影响评价审查制度。对于需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区、集中供水管网覆盖区新增取用地下水的建设项目、不具备供水条件的建设项目、不按有关规定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通过审查。

此外,北京市还继续加大再生水的使用,加快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健全有利于促进再生水利用的价格机制,不断提高再生水利用率。按照计划,到2020年,再生水利用量将由2014年的8.6亿立方米增长至12亿立方米。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同时,北京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布《北京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其中明确指出,市政府每年年初向各区政府下达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考核目标,考核结果将直接影响区政府领导班子综合评价。

依据办法,各区政府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责任主体,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市政府将结合各区的功能定位和实际情况,对各区政府实行差异化考核。具体考核内容为“三条红线”相关管理目标完成情况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相关制度和措施落实情况。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包括新水用量、再生水用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率等;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包括园林绿地节水灌溉率等;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则包括城镇污水处理率等。

据悉,每5年为一个考核期,采用年度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满分为100分,目标完成情况考核占70分,相关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考核占30分。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考核工作组负责对各区政府的自查报告进行核查,组织开展重点抽查和现场检查,认定考核等次,形成年度或期末考核报告。每年三月初,考核工作组将年度考核报告上报市政府,经市政府审定后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将作为对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共享实时信息

显然,新一轮北京治水,不止政策抓手。目前,北京正在对地下所有管线进行普查,来自水电气热等多个部门的地下管线情况将被登记在“一张图”上,用于日常管理和应急抢险。北京市将建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即时交换、动态更新。

北京有供水、排水、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热力、燃气、工业等8种管线设施深埋地下。据市市政市容委统计,北京市地下管线长度总计超过15万公里,仅井盖就超过200万个。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说,北京市曾在1964年、1976年和1986年分三次组织了地下管线的普查,三次普查共测量管线达到5088公里。

2015年,北京市对城六区及远郊区新城地区共计3400平方公里的地区开展地下管线基础信息普查。普查人员将市政府相关部门、各区街道乡镇、各行业管理单位和专业公司、权属单位的所有图纸收集在一起,把图纸上的各种管道整合在“一张图”上,逐个核实管道是否还在使用。

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说,北京市将建起一套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以后无论在规划、建设、运行和应急时,都不用一家一家地去询问地下到底有什么管线。这套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管线信息系统还能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实现信息的即时交换、共建共享、动态更新。“系统将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智慧城市融合,用于规划、施工建设、运营维护、应急防灾、公共服务等范围”。

“六个转变”破解水困局

对此,北京市水务局负责人表示,北京将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以水资源安全保障为中心,以供水安全、防洪排涝安全、水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加强城乡一体化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六个根本性转变”,全面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坚实的水务支撑。

近年来,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北京市按照“立足自身、争取外援,深度挖潜、优化配置”的水资源保障思路,努力挖掘水资源潜力,通过外调水、动用库存水、超采地下水等特殊措施,以年均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支撑了年均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

早在2014年,北京市人均本地水资源量100立方米左右,南水北调中线入京后达到150立方米,但是仍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3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标准。水资源安全保障方面仍面临本地水资源持续衰减、储量严重减少和储备不足等问题。

从首都自然禀赋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看,北京必须始终坚持“节水优先”战略,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坚持向观念要水,向机制要水,向科技要水,把再生水用起来,把地下水管起来,把雨洪水蓄起来,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十三五”期间力争建成国际一流节水型城市。

在强化“量水发展”和“节水优先”的同时,北京市将积极推进实现由强调工程治理向注重系统治理和水源涵养保护转变,由重视城市供排水管理向城乡供排水统筹兼管并重转变,由粗放式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转变,由水安全区域化管理向流域化管理转变。

北京市水务局局长金树东表示,“六个转变”是对首都水务功能定位和治水管水规律认识的一次升华,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水务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和奋斗目标。未来,北京将用“六个转变”思路方法,破解制约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瓶颈问题。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