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奠定土壤修复事业的里程碑事件。近日,北京、上海、天津、江苏等地相继印发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吹响“土十条”落地号角。仪器信息网特别收集整理了相关信息,以飨读者。
北京:全市覆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2016年12月2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力争到2020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再开发利用的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在2018年底前,北京全市范围内设置市控监测点位,基本建成覆盖城市建设用地、农用地、区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2020年底前,全面建成覆盖全市各用地类型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全面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江苏: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九成
2017年1月3日,《江苏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公布。作为江苏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方案》要求到2020年,江苏全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全省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目标具体化,即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甘肃:重点监测重金属和有机污染
1月3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甘肃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工作方案》规定,全面强化监管执法。明确监管重点,重点监测土壤中镉、汞、砷、铅、铬等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石油烃等有机污染物,重点监管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开采、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以及产粮(油)大县、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等区域。
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统一规划、整合优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2017年底前,完成全省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设置,建成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充分发挥行业监测网络作用,基本形成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各市州、县市区可根据工作需要,补充设置监测点位,增加特征污染物监测项目,提高监测频次。 2020年底前,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
宁夏:管控土壤环境风险
1月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明确今后宁夏将围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保护好农用地环境、严控建设用地准入、防范新增土壤污染、加强污染源监管、制定土壤环境保护规划等6方面任务,切实加强全区土壤污染防治力度。
根据方案,宁夏将在2017年底前,完成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设置,在“重金属防治”重点区域,布设省控监测点位,基本形成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自2017年起,各市、县(区)将结合土壤污染情况,根据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结果,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合理确定土地用途。
天津:遏制土壤污染加重趋势
1月5日,天津市政府印发实施《天津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到2020年,全市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为此,天津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将突出分区管控的特点,中心城区重点落实工业遗留地块安全利用,2020年区域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滨海新区重点加强工业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沿海滩涂等未利用地保护与开发,2020年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环城四区重点加强新增建设用地和污灌区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其他五区重点加强耕地及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
上海:将公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
1月6日,《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并实施,提出到“十三五”末,基本建成土壤污染防治体系,确保上海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到本世纪中叶,上海土壤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土地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对于主要污染源——企业的污染排放,《方案》制定了从准入到退出各个环节的严控措施。对于现存的排污企业,2017年底前,上海将公布土壤及地下水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次年起,重点监管企业每年要对其用地进行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开;重金属污染物指标将纳入许可证管理范围,确保2020年,上海重点行业重金属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