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北京、上海、深圳等45个城市已走在前列,率先为全国其他地区开辟了路径、探索了方法、积累了经验,相比过去对垃圾“随意处之”,开展分类终究是条“不归之路”,如果说垃圾分类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民生革命,那“革旧”的阵痛和“立新”的习惯都是必经阶段,这个过程除了疼痛、漫长,更离不开广泛全面的社会发动。
第一,要回答为什么要垃圾分类。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城乡快速建设使垃圾生产与日俱增,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建筑垃圾,如此等等,无形中增加了城市负荷,垃圾围城现象普遍,污染、破坏、浪费,成了国民生存的一块沉疴和心病,烂疾要治,迫在眉睫。
第二,要回答垃圾分类该怎么做。根据指南,垃圾主要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在新的社会治理价值体系中,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均作为主体履行权利和义务,垃圾分类在城市和农村、在垃圾制造方和
垃圾处理方、在各行业和每家每户,谁指导、谁负责、谁奖惩、谁回收,等等,要捋清关系、界限明确、衔接得当。
第三,要回答垃圾分类的前景、困难和目标。垃圾分类只是环境治理的一个环节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缩影,它体现出的秩序、规范、严谨、自律等精神内核,是民族特性的重塑和扎根,归根结底,一个简单的垃圾分类,由外而内,对任何都是一次深层的净化。要想使垃圾分类深入人心、行之久远,相应的宣传、法律、制度、教育、氛围、设施等链条必不可少,如此来看,垃圾分类全面落地,依然任重道远。
所以垃圾分类,它不是政府一声令下、也不是大伙一拥而上的事,而是每个人都要做这场革命的桨手和战士,抛弃小我,在自觉中找到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