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固废处理 » 垃圾处理 » 正文

“上海垃圾分类新政”百日观察:垃圾分类深入人心,上海模式如何在全国推广?

日期:2019-10-17    来源:东方资讯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19
10/17
10:0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垃圾分类 上海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经验

   截至 10 月 10 日,上海 " 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新政 " 实施已经有 100 天了。
  这 100 天里,上海市居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垃圾不能再乱扔了,干垃圾、湿垃圾和可回收垃圾也必须分类进行投放。为了减少麻烦,很多居民家里的垃圾也比以前少了。
  与此同时,上海新政还在全国引发了一股垃圾分类热潮,使得垃圾分类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也让 " 上海垃圾分类新政 " 成为垃圾分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 不过,从专业角度看,上海的垃圾分类新政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上海必须要让垃圾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减量,并总结出一个可复制的模式来。在此之前,‘上海模式’要想在全国推广还为时尚早。"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垃圾分类委员会主任兰亚军表示。
  " 家里的垃圾比以前少了 "
  上海 " 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新政 " 实施以后,张英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
  张英是上海市的一位白领,居住在徐汇区某小区内。垃圾分类新政实施以前,小区里每幢楼下面都有两个垃圾桶,居民的所有垃圾都是往这两个垃圾桶里扔,有时候甚至会堆得过满溢出来。而新政实施以后,垃圾不能再乱扔了,错过时间了就得把垃圾拿回家,因为小区内随处都有摄像头,被拍到乱扔垃圾的话还会被罚款。
  " 如今家里的垃圾会有意识地进行分类,干垃圾放一起,可回收垃圾放一起,放干垃圾的塑料袋还可以重复使用。这样一来,家里的垃圾似乎比以前还少了。" 张英说。
  徐汇区属于市中心,不过,即使是在郊区,垃圾分类新政也执行得非常到位。松江区赢华苑小区居委会负责人黄莉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他们小区的垃圾投放现在基本做到了 " 定时定点 ",每天上下午各一次,分别是上午 6 点半至 8 点半,下午 18 点半到 20 点半,提前或延后 15 分钟左右也可以。垃圾投扔点也是每天定时开启,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值守。
  " 与此前刚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时相比,现在小区已经不需要动用志愿者戴着红袖章宣传了,居民的主动意识大大增强。同时,对于有回收利用价值的瓶罐类、纸盒类垃圾,居民也会主动从干垃圾中分拣出来,交给小区里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黄莉说。
  赢华苑小区的变化,与上海市的整体情况基本一致。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全市共抽查 3724 个居住区和 443 个单位,其中居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已由去年年底的 15% 提升至 80%,部分居住区已不需要志愿者值守。单位垃圾分类达标率总体也达到了 87%。
  上海市青浦区某垃圾中转站工作人员陈阿姨也告诉《华夏时报》,以前垃圾中转站附近都是臭气熏天,隔着一二百米就能闻到臭味。现在经过源头的垃圾干湿分类之后,垃圾中转站的 " 活 " 都轻松了不少,异味也好多了。
  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秦峰曾经公开表示,自从 7 月 1 日强制实施垃圾分类后开始,上海进入末端的垃圾种类、产量和理化特性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在上海各类垃圾处置量中,可回收物、湿垃圾分出量较 2018 年底均有大幅增长,干垃圾处置量则明显降低。
  根据他提供的数据,今年 7 月,上海市干垃圾的低位热值达到 13054.4kJ/kg,相比 6 月 7309.6kJ/kg 的数据增长了 78.6%。而 7 月干垃圾的含水率则达到 34.3%,比 6 月 56.45% 的数据降低了 39.2%。
  " 干垃圾的热值突然上升,水分明显下降,这个变化是事先预测到的,但是没有想到变化会这么大。" 秦峰说," 我们事先预测,垃圾分类将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但没想到这次动员得这么彻底,所以湿垃圾的量和程度都比以前有所增加。"
  " 垃圾分类的概念深入人心 "
  上海 " 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新政 " 的实施,还在全国引发了一股垃圾分类热潮。
  兰亚军是专业从事垃圾分类咨询的专家,今年 6 月以来,他 " 不是在讲垃圾分类,就是在去讲垃圾分类的路上 "。6 月 20 日,受邀去上海参加一家垃圾分类企业的 2.0 版本发布会。6 月 27 日,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武汉大学基地给学员讲解垃圾分类知识;6 月 28 日,又去南京参加六合区政府组织的 " 全民话分类 " 垃圾分类论坛。与此同时,每周三周四,他还要雷打不动地在线上进行 " 垃圾分类十讲 " 的培训,每次都能有 300-400 人同时在线收看。
  "7 月 1 日‘上海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新政’开始实施后,垃圾分类的‘风口’就来了。全国各个城市,特别是 46 个示范城市都积极行动起来了,有的做方案,有的做预算,有的做试点,很多地方政府都组织人员去上海进行参观考察。" 他说。
  与此同时,媒体宣传的力度也进入了一个高潮,兰亚军几乎每周都会接受好几家媒体的采访,各种有关垃圾分类的论坛、会议也层出不穷。还有很多城市开始发布垃圾分类项目的招标公告,好多项目的标的额都达到了上千万。
  这场轰轰烈烈的新政已经留下了深远影响。兰亚军表示,经过这一轮深入的宣传,如今公众对于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已经非常高,即使是像贵阳这样的三线城市,80% 以上的市民也都知道了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
  " 若干年后回头看,我们可能会发现上海的垃圾分类新政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也是一个有风向标意义的标志性节点。" 兰亚军说。
  " 全国推广还为时尚早 "
  在兰亚军看来,上海垃圾分类新政的成功之处在于领导重视、法制先行、定时定点,并将垃圾分类纳入了社会冶理工程。6 月 21 日至 23 日期间他曾经去上海市考察,发现在社区治理层面,上海市除了扫黑除恶就是垃圾分类,政府的力度非常大。
  " 不过,如果从专业的角度看,上海的垃圾分类新政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兰亚军说。
  他表示,垃圾分类的真正目的是 " 一减二降三提升 ",即减少后端垃圾处理量,降低人均垃圾产生量和垃圾清运量,提升全民的环保意识和素质。其中最核心的是 " 一减 ",就是通过垃圾分类,看最后进入填埋场或焚烧发电厂的垃圾量降下来没有。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试点城市敢说自己的垃圾是真正实现减量了,而且是可持续地减量。而从历史上看,上海的垃圾分类新政也并非首次。早在 2000 年 6 月,原建设部就将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深圳、厦门、桂林等 8 个城市列为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但 19 年过去了,这些试点城市总体来看收效甚微。
  兰亚军表示,历史上每次垃圾分类的试点,刚开始的时候都是轰轰烈烈,后来慢慢就又恢复常态了。上海市要想不再重蹈覆辙,只有将垃圾分类上升到改革的维度,要成立垃圾分类改革试点 " 专家咨询委员会 ",统筹垃圾分类改革试点工作。同时,要注重市场化手段,让整个产业链盈利,这样企业才有做垃圾分类的动力。
  他建议,上海在 " 整体推进 " 垃圾分类的前提下,还可以 " 重点突破 ",以一个区或县为单位,如松江、崇明等郊区,全域开展垃圾分类改革试点,实现 " 三个全覆盖 "(即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责任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类别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全覆盖)。
  只有这样,才能总结出一个可持续、可复制的模式,才有利于在全国进行推广。而在此之前," 上海模式 " 要想在全国推广还有点为时尚早。
  " 垃圾分类是一个表面看似缺乏技术含量,实则非常复杂、非常专业的领域,需要我们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出发去考虑,终极目标则是避免垃圾的产生。同时,垃圾分类还意味着我们要从过去那种崇尚物质文明、过度消费的时代,过渡到崇尚生态文明、环境友好的时代,垃圾分类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抓手。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的垃圾分类工作还任重道远。" 兰亚军表示。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