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等10个部门联合多个地方的政府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京津冀作为重点区域之一,在大气污染上一直备受关注,这一次,其中所提到的“不强制要求电厂白色烟羽治理”成了话题热点。
白色烟羽,听着名字倒是挺“仙”的,但它到底是什么呢?有没有危害呢?
资料显示,白色烟羽是在燃煤电厂烟气脱硫中产生的,湿法脱硫工艺使烟温降低,湿烟气经烟囱进入大气环境,遇冷凝结成微小液滴,便产生了白色烟羽。其实就是我们看到燃煤电厂等烟囱上冒出来的“白烟”。
除此之外,还会有灰白色、黄色和蓝色等颜色的烟气,这些带有颜色的就叫有色烟羽。有色烟羽和白色烟羽有什么区别吗?还有烟气脱白是白色烟羽治理的一种手段吗?
烟气脱白,是指消除工业排放的白色烟气,这类烟气含尘量较高,脱白就是将其中的有害成分比较彻底的进行去除;而另一种情况是因为气温的原因而出现的白烟现象,这时所谓的“脱”就是减少白烟的视觉观感。
而有色烟羽与白色烟羽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白色烟羽是经过脱硫处理后形成的,而颜色的则说明烟气中有三氧化硫。所以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有色烟羽的颜色取决于烟气中有没有污染物、有什么污染物。
如此看来,白色烟羽不就是指没有污染物的烟气了吗?实际上白色烟羽是部分汽态水和污染物凝结而成,其中含有可溶性盐、可凝结颗粒物等污染物,且污染物浓度很低。
在治理白色烟羽时,往往需要采用冷凝或加热等技术进行处理,不但对控制污染物排放作用不大,如果加上把治理所消耗的元素和用电的污染量计算在内,还间接增加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这也是不强制要求治理白色烟羽的原因。
业内专家指出,目前开展的“白色烟羽”治理方案是落后的,是“治污又生污”的真实体现。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凌文也在访谈中指出,要客观理性来对待,不要盲目地消除“白色烟羽”。
因此,从源头防控、元素减量成为了业内专家对于白色烟羽治理的共识。一方面,通过火电、天然气和氢能等清洁能源代替燃煤发电,加大规模使用;另一方面是市传统能源清洁化,嘱托能源结构从以煤为主逐步向煤、油气、非化石能源多元驱动转变。
碳-分子气化燃烧专家组课题负责人陈科正所做的研究表明,碳分子气化燃烧治理白色烟羽,可达到烟囱排放无色无味,燃烧一吨煤与火电脱硫初期比节电60多度,环保成本降低80%左右。
虽然目前超低排放实施过程中有些技术路线对小颗粒污染物的减少比较有限,但绝不会使其增加,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对白色烟羽的进一步探索,市面上出现效率高、节能的处理技术也不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