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企业为公众提供干净、安全的自来水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如果供水企业仅仅用安全、干净来要求自己的话,那可就out了。小编在本文就“水质”这个关键词,来跟大家好好唠一唠。另外,本文还总结了各地在水质提升方面的工作要求,助力大家看清眼下局势,判断未来趋势。
公众真的需要优质水么?
答案是肯定的,公众对于高品质水是有需求的。从矿泉水、桶装水、净水产品销量的平稳增长中不难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群众有需求也有能力去购买更加高品质的水。并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优质自来水和直饮水其实更加干净、健康。
为什么是供水企业来做优质水?
目前净水行业存在品牌繁杂,质量难辨,后期维护无序等一系列问题。供水企业作为城市市政供水的经营主体,无论是从政府的角度还是从公众的角度来说,其公信力较强、更值得信赖。近几年,一些净水产品的厂商堂而皇之地打着自来水公司的幌子,为自己的产品质量作保的事件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供水企业的声誉,给供水企业带来不少困扰。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与供水企业沾边的水相关产品更容易获得居民的信任。因此,居民不仅仅对优质水有需求,更是对供水企业提供的优质水有需求。
供水企业为什么要做优质水?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由35项扩充至106项,并且于2012年7月1日强制执行,上海市甚至出台了更加严格的地方标准。再加之,随着水中污染物成分的不断复杂化,新的饮用水标准其实并不能满足现在的供水处理现状。从社会责任角度出发,供水企业有责任去提升水质。
另外,人民的要求是严于标准的。当人民对水质的需求和供水企业能够提供的水质产生较大差异时,为了不降低甚至提高自身生活品质,公众只能选择其他产品。由此产生的市场空间也就被其他人瓜分殆尽。虽然供水是民生行业,需要考虑人民的承受能力。但是并不代表政府、公众只能将供水企业定义为廉价水的供应商,供水企业自身也要有所觉悟。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年度供水总量从2014年开始增速放缓,人均用水量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人民节水意识增强,各地区节水行动效果初显,这对于我国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来讲是一件好事。但对于供水企业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单纯依靠“量”的发展方式显然并不是长远之计,对于“质”的开发也需要并重,而水质则是对供水企业而言最基本的“质”了。
兔子已经出发了,乌龟是否还在沉睡?
从上文不难看出,无论是从公众的需求、供水企业的社会责任还是从企业的自身发展来讲,提升供水水质,向着优质水努力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一些地区已经出台了水质提升相关的方案,从中我们多少可以看出,这些地区对于水质提升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常见工作安排。
(一)对于水源地来讲:
1 对水源进行全面评估,加强污染防护,优化供水水源等;
2 加大对原水水源的监测频次,并根据水质变化及时调整工艺等;
3 设立应急备用水源,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移动风险源管控等
(二)对于制水过程和出厂水来讲:
1 对城市供水厂进行排查,有问题的限期整改;
2 推进深度水处理工艺改造与建设,要求出厂水甚至是管网、管网末梢水均稳定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要求水厂全面实现深度水处理的年限要求多集中在2020-2025年。
(三)对于管网以及二次供水来讲:
1 加快老旧管网以及采用落后材质的管网的改造工作,搭建管网信息平台等;
2 鼓励供水企业统建统管,有序推动二次供水改造工作,逐步走向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维护与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