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垃圾分类热潮的助推下,作为一家占上海市生活垃圾总处置能力近80%的专业企业,
上海环境的2019年收获良多。“2019(第十三届)固废战略论坛”上,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江分享了对于固废行业以及企业发展等方面的诸多深入思考。
垃圾分类新时尚,“新”在哪里?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2019年1月,上海率先为垃圾分类立法,7月率先强制实施,至8月底,上海全市湿垃圾分出量达到9200吨/日、约占生活垃圾总量的三分之一、较2018年日均水平增长130%。随后,北京、广州、深圳等46个重点城市也陆续为垃圾分类立法并强制实施,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在2025年底前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垃圾分类在我国呈燎原之势。
邱江指出,实际上垃圾分类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鲜事,早在2000年,住建部就已经在八个城市进行了垃圾分类试点。而如今提出垃圾分类是“新时尚”,“新”在哪里?邱江认为,垃圾分类的“新”在于新的社会变革和发展力量,即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式,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会对整个人类发展和社会带来非常深刻而全面的影响,同样为垃圾分类带来的新的生命力,具体体现在“新的定位、新的意识、新的技术”三个方面。
新定位
垃圾分类已经从行业管理上升到国家战略、从行政文件上升到地方立法,在定位高度上不可同日而语。
新意识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这句口号,体现的是一种新的意识。邱江表示,“时尚”二字在这里不再是一个种修饰,而是一种追求真善美的意识,他指出,垃圾分类的难点就是居民意识的转变,垃圾分类工作属于社会管理范畴,牵涉行业企业繁多、统筹调配困难,过去仅用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的手段很难达到良好效果。
新技术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AI技术的日新月异,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已经开始应用人脸识别、智能分类等技术,末端分配处理系统已经可以达到与前端分类匹配。近期,阿里人工智能公布代号为“浣熊”的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可自动识别上万种常见垃圾。
生态文明时代,固废行业的三大挑战和三大机遇
邱江表示,生态文明的内涵非常丰富,同时给整个固废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邱江将其总结为三大挑战和三大机遇。
挑战一:更严的技术标准
近年来,国家密集推出固废领域的技术标准,仅2018年,推出和修正的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共153项。其中一些标准要求已经和国际接轨,如《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在2014年修订时便参考欧盟2010进行调整,同时国内越来越多环保项目的排放标准高于国际标准。
挑战二:更严的监管执法
2015年,中国通过了“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近年来,党中央对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的督查力度显著加强。自2016年起,中央环保督察组陆续入驻各省市,仅2016年全国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3.78万件、下达处罚决定12.47万份、罚没66.3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28%和56%,各项处罚数据在17、18年持续走高。环保督查的高压态势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很大压力。
挑战三:更严的市场选择
邱江指出,固废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时代,行业面临分化。如果企业工艺落后、社会责任感不足、管理不善等问题出现,会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最终被市场淘汰。
机遇一:更好的发展空间
邱江表示,2000-2017 年,环境治理投资总额从1014.90 亿元增长至9539亿元,复合增速达14.09%。2017年我国环境治理投资占 GDP 比例为1.15%,2018年环保行业投资规模为1.6万亿-1.8万亿元,占当年GDP总值(90.03万亿元)的1.78%-1.99%。“中国的固废产业市场是一个世界级的市场,而且规模在未来几年会进一步增加。”
机遇二:更好的领军企业
对比发达国家,我国环保行业市场集中度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这对于优质龙头企业来讲,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机遇三:更好的服务模式
环境产业更好更丰富的服务模式催了生环境综合服务。很多环境企业都在尝试向整个产业延伸。如上海老港静脉产业园,占地15平方公里,产业园引入城市固废综合项目,形成循环利用产业链。真正实现布局优化、项目集群、产业成链、资源循环、集中治理、集约发展。
邱江表示,生态文明建设博大精深,有三个展望和期待:
第一、未来五年,无人车间、智能化工厂、云计算何能否在固废行业实现?
第二、未来十年,双“0”曲线的转折点会不会到来?
第三、未来十五年,在世界级市场中何时诞生世界级企业?
最后,邱江引用巴菲特的金句:“一家真正伟大的企业,必须有一条又深又宽的‘护城河’”。在环保行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上海环境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开拓进取,与环境同仁一起,共同推动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推动行业提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