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亩复垦项目土地地下半米到两米左右埋了来自多地的可能超过万吨的固废、危废,现场刺鼻的化学品味道和东、南方向种植的小麦农田,构成了记者在山东郓城复垦地偷埋固废调查的全景。而据当事人亲口证实,其中约50亩,也就是三分之一复垦土地,今年2月已经通过了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验收,不久将被用作耕地,种植农作物。
从媒体的报道看,违法处置固废的种类似乎没有边界,什么都可以埋;偷埋的地方也没有顾忌,填埋人对周边和未来农作物的影响完全无视;偷埋方式简单粗暴到几乎没有技术难度,就是统统混在一起推到坑里,盖上一层“好土”了事;监督执法夜间空白,填埋生意微信群里公开谈。从照片看,这片土地正在被越挖越深,越埋越黑。
对此,希望有关部门尽快介入调查,核实报道内容是否属实。其中有三个问题不能忽视。
首先,是否填埋了危废品?怎么填埋的?从郓城负责填埋作业的人通过一个240人微信群不断发布广告来招揽生意看,客户来源很有可能不限于当地,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对危废品处置应当实现全流程信息跟踪和实情掌握。这些信息需要收集和比对。
其次,按道理讲,部分复垦土地已经通过验收。根据《
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的规定,“复垦工程质量和耕地质量等级”属于初步验收、总体验收程序必过内容,如果半米到两米地下填埋物有问题,验收现场均可见、可闻,怎么会漏掉?
再次,现实成本与法定处罚额度之间的悬殊。郓城复垦项目“一车危废收费5万元”,而正规处置成本一车达20多万元,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不申报登记危险废物、将危废混同处置的,罚款1万到10万元,向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委托处置危废、未经批准擅自转移危废的,罚款金额为2万到20万元。也就是说,对于处置危废企业而言,就算被抓个正着,最多也就一车处置成本;对于“接盘侠”来说,只要复垦土地验收过关,纯赚。而且,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就算造成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事故,且必须是重大损失,罚款也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如果郓城复垦项目偷埋调查属实,“埋了1000多车垃圾”只是罚个100万的话,要考虑,能不能阻止得了“复盘”?
在防治固废污染工作上,目前是将监管工作的启动交给企业申报、申请来实现,而“白市”与“黑市”成本价格如此悬殊,让企业申报的主动性如何保障?如果企业不申报、不申请,如何来保障监管的实效性?事后处罚可以杀一儆百,然而付出的代价不能仅算经济账。要斩断非法处置固废的黑色产业链,有关职能部门是否还应该从制度和工作方法上着手,寻求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