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按原计划分享“让每个产品都有
碳足迹”之前,觉得有必要总结一下2019年的十大低碳新闻,重温过去,展望未来。
一、碳中和蔚然成风
随着《巴黎协定》宣布全球2050年实现
碳中和的目标后,2019年许多地区(欧盟宣布2050年实现碳中性)、国家(英国立法确定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企业(Burberry 宣布计划于 2022 年完全实现碳中和目标、奔驰宣布2039年实现碳中和、大众宣布2050年实现碳中和、微软甚至宣布2030年实现碳负排放等)纷纷提出了他们的碳中和目标。
中国尽管没有宣布国家的碳中和目标,但相关部委已经开始行为,为碳中和的实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部于2019年6月发布《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指导大型活动实施碳中和,很欣慰的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活动加入了碳中和的行列,比如2019年的杭州马拉松、Unleash深圳大会等。
二、蚂蚁森林连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及灯塔奖
蚂蚁森林作为全球目前最有影响力的碳账户平台,在2019年可谓大丰收,用户量超过了5亿,种树超过1亿棵,在2019年9月的纽约气候峰会上荣获了联合国环保领域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在2019年12月的马德里气候大会上荣获了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最高奖项“灯塔奖”。
蚂蚁森林的成功令人振奋,也给了中国其它企业或者类似产品足够的自信,中国在环境领域对全球的贡献也可以像经济对全球的贡献一样巨大。
三、垃圾分类大势不可逆
上海在2019年7月1日强制推行垃圾分类后,不仅是上海,全国各个地区(至少全国46个无废城市试点)都掀起了垃圾分类低碳环保的热潮。与垃圾分类处理相关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等不断涌现,而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进,公众居民的分类意识确实得到了提升,从目前的效果看,上海垃圾分类半年后有小区垃圾减量35%,这也同时带来了显著的碳减排,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也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北京也将于2020年5月1日正式强制推进垃圾分类。其它无废城市试点也将陆续将强制垃圾分类排上日程。
四、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
青年参与一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议题。2019年5月28-29日,来自9个国家的12所世界知名高校在清华大学共同成立“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旨在搭建一个国际化的交流合作平台,围绕联合研究、人才培养、学生活动、绿色校园、公众参与等方面开展创新性工作,引领全球大学共同践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学使命。
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期也给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的学生代表回信,对大家就关乎人类未来的问题给予的共同关切表示赞赏,期待同学们为呵护好全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积极作为。
五、中国碳交易负重前行
中国国家碳交易在2017年12月19日宣布正式启动,时间已经过去两年。尽管离真正交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也看到积极的进展:控排企业碳排放信息报送以及核查如期实行、生态环境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发布、财政部《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电力行业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发电企业碳排放权交易技术指南》的发布都为碳交易的真正落地执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公众人物对推进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正向影响
我们不可否认公众人物对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正向影响,“瑞典环保女孩”Greta尽管被诟病其宣传过程中的高碳以及过激的言语等,但不可否认公众人物本身的影响力对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减缓全球变暖、推进低碳消费等是非常高效,也是非常稀缺的。
郑爽参加马德里气候大会的演讲阅读量突破7亿,戈尔、王石们持续努力的推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将其逐步在生产生活中落地实施,使更多的普通人、企业了解并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看到的。
七、极端气候灾难频发
2019年,全球范围内极端气候灾难频发。英国慈善机构Christian Aid近日表示。今年至少有15起与气候变化有关的自然灾害造成了超过10亿美元的损失,其中七起自然灾害的损失至少达到100亿美元。自9月以来,澳大利亚大火已经连烧4月,5亿动物惨死、1/3考拉丧生,在本次大火发生之前,澳大利亚平均气温上升幅度已比人类工业化前的水平高出1.4℃,其比如今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要高0.3℃。
2019年的地球超载日第一次进入八月之前了,来到了7月29日(相当于到7月29日这天,全球就已经用完了2019年地球能够提供的资源)。
受温度上升影响,到2050年,全世界目前用于种植咖啡的土地有一半以上可能不再适合种植。同时,全球森林和绿地的消失将进一步破坏对维持湿地极为重要的生态系统。除了香蕉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某种更为顽强的致命真菌出现而面临灭绝的危险外,咖啡也是另一种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消失的资源。
八、产品碳足迹中国团体标准发布
低碳消费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同和接受,而推动低碳消费者最主要的基础设施“产品碳足迹”标签的使用就显得格外重要。为建立健全产品碳标签认证评价体系,引导中国企业低碳转型升级,促进绿色贸易,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联合相关产学研用单位2018年先后启动编制了《电器电子产品碳足迹评价通则》、《低碳建筑产品碳标签评价规范》、《LED道路照明产品碳足迹评价》、《微型计算机碳足迹核算技术规范》、《移动通信手持机碳足迹核算技术规范》、《液晶显示器产品碳足迹评价规范》等10余项团体标准,并正式发布了《电器电子产品碳足迹评价通则》、《LED道路照明产品碳足迹评价规范》两项标准,在2019年度对标准进行逐步的落地应用和实施。更新信息,请查看:产品碳足迹及碳标签团体标准发布
九、减塑成为2019最热门的环境议题之一
2019年最热的环境议题之一(或许可以把“之一”去掉),就是减塑。根据“废弃物新观察”的信息,2018年10月底,在印尼召开的“我们的海洋”大会上,艾伦·麦肯阿瑟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署共同发起“新塑料经济全球承诺”,目前,已有400多家全球领先公司企业加入,这些企业代表全球20%塑料包装生产量,该承诺联合企业、政府和各非政府机构,承诺到2025年100%实现可回收,可堆肥,使用超过25%的再生材料。企业落实减塑的更多信息:宝洁、多芬、可口、百事、雀巢等多家品牌推动包装减废
十、互联网公司数据中心碳减排成为新的热点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根据Google之前的数据,每Google搜索一次产生的碳足迹是0.2克,主要排放来自于支撑互联网平台的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是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时代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能耗大户。中国数据中心去年产生了9900万吨
二氧化碳,相当于约2100万辆汽车在路上行驶的排放量。
人们在通过互联网获得了便利,某种程度上也减少了很多因交通出行产生的碳排放,却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产生了数据中心的碳排放。究竟网购和线下购物哪种方式更低碳,请参考之前碳阻迹的一篇原创:绿色消费
根据绿色和平与华北电力大学发布的《点亮绿色云端:中国数据中心能耗与可再生能源使用潜力研究》报告,2018年中国数据中心总用电量为1,608.89亿千瓦时,超过上海市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预计到2023年,中国数据中心总用电量将进一步大幅增长66%至2,667.92亿千瓦时。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公司也纷纷采取不同措施降低其数据中心的碳排放,例如Facebook将数据中心放到北极圈附近,利用自然低温降低用电量,从而减少碳排放;阿里巴巴将数据中心放到千岛湖;腾讯的服务器则在贵州的山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