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发布2019年大气污染防治成绩单:空气质量连续5年实现整体达标,21个地级以上市PM2.5首次实现全部达标,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27微克/立方米。《广东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确定目标为PM2.5控制在33微克/立方米以下,2019年PM2.5平均浓度再创新低。
这离不开广东在工业、移动源等方面的治理。资料显示,2019年广东省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10.68万家,完成工业挥发性有机物化合物“一企一策”治理1009项;在移动源污染治理上,主要是船舶污染,广东积极推行绿色港口建设,深圳市具备岸电供应能力的大型船舶深水泊位达到37个,减排各类污染物约376.57吨。
在此基础上,结合蓝天保卫战目标,下一步,广东将以臭氧污染防控作为核心,强化污染源减排。广州、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7个城市将重点落实治污措施。
2020年1月9日,广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0年《关于全省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命令》,其中也明确自即日起以臭氧污染联合防控为核心,力争2020年12月31日前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
据了解,臭氧污染的治理难度比PM2.5更大,一度在夏季稳居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污染物之首。特别是2017年,臭氧是逐年增长的大气污染物。针对这一情况,近年来,广东加大臭氧污染治理力度,2019广东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1亿元,其中臭氧治理达标攻坚资金达9千万,到年末,“珠三角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及示范”正式启动,探索协同治理路线。
2019年臭氧作为广东省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比例达到64.1%。随着夏秋季节的到来,尤其是8月到10月,臭氧污染会更严重,这也是广东着力治理臭氧污染的主要原因。
臭氧污染治理难在需大幅削减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同时协同防控氮氧化物。其中VOCs是臭氧治理工作的难点和关键,臭氧的VOCs前体物来源复杂、种类繁多、活性差异大,精准控制难度大,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区宇波建议道“VOCs具有挥发性,从原料存放到生产,期间每一个工序都伴随着排放,必须针对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排放采取针对性的治理。”
有专家进一步说明,芳香烃是对臭氧和PM2.5贡献最大的挥发性有机物种类,需重点研究和控制,减排能同时形成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高活性芳香烃VOCs是减排VOCs的一个效率高的手段。
减排体量大,任务依然很艰巨。广东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以VOCs治理为例,专家分析需减少38万吨排放,按照“源头减排”的原则,减少VOCs治理应主要从机动车、石化工业排放和有机溶剂挥发等方面进行减排。
为了更好的完成臭氧污染治理目标,据了解,广东目前正加快对重点行业,如工业涂装、印刷、制鞋、家具制造等的VOCs排放治理,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市场化机制。当然,在减排VOCs治理的同时,也不忽视减排NOx,深入推进移动源污染治理,尤其是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等的管控,从而大幅降低NOx的排放。
针对臭氧污染,广东不仅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细化对臭氧前体物的行业管控,还正在开展系统的科学研究,解决臭氧生成化学机制、污染的跨区域传输等科学问题,大力创新治理模式项目,组织科技攻关,力求提出科学系统的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