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工业废水处理这股风刮得更猛烈了。
水处理行业结构性转型升级已迎来重要转折点。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专项督察、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决胜碧水攻坚战等相关举措的作用下,工业废水处理已经被推入效益化、精细化的上升通道,而且正处于爬坡过坎的起点,蓄能强大。
在此背景下,环保在线重点围绕工业废水处理产业链蝶变,全面梳理打赢碧水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水环境治理目标等影响下工业废水处理的市场格局。
进入蓄势节点
如何应答“退城入园”这道题
工业废水处理有多重要?工业污水,即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了取缔“十小”企业、整治“十大”行业、治理工业集聚区污染等超过200项强有力的硬措施。
对于永续性的增长点和多触角的技术载体的工业废水处理而言,产能扩容的同时应对愈发严苛的排放更显迫切。强化水污染防治的发令枪均已打响,水环境治理的身影正频频出现于多地新公布的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中,工业废水处理、污水处理等项目成为引领新一轮投资的亮点。
一个愈发鲜明的特征,是工业园区废水处理的多点开花。近年来,工业化建设进程加速推进,人口和产业进一步趋向集群化,也为工业废水处理创造了更广阔的的需求。某种意义上讲,工业园区已成为工业废水治理的核心载体,未来这一产业链也将因“退城入园”的基于而迎来深刻变革和新一轮洗牌。
然而,一个现实问题摆在眼前:这一被寄予厚望的工业废水处理“终结者”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根据2019年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专项督察情况反馈结果显示,在20个省份中近9成存在工业园区污水管理问题。这其中,处理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管理不力、整改敷衍等被多次“点名”的问题成了共症。
究其缘由,大多源于初期建设资金、征地拆迁和规划。诚如面对水质水量变化大,污染物浓度高、污染物种类多且具有毒性及难降解等特性的工业废水,一些地方工业园区在建设污水处理厂时,没有从工业废水的特征污染物入手提出污染控制思路,进而论证工业废水处理后达标排放的可行性。多数工业园区分期建设污水管网,难以在短时间内满足所有入园企业的纳管需求,有些园区甚至在园内企业投产时配套管网仍未完成。
躺赢时代已过去
逾3000亿市场规模正成型
每一次技术变革,都能带来工业废水处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此前工业废水资源化循环利用、工业废水零排放的崛起,就是伴随着废水治理路径变革和信息化数字技术的崛起。
目前,业界关于工业废水处理技术路径的讨论仍呈“百家争鸣”之势,由于不同行业的工业废水所含污染物千差万别,且数十个行业门类需要遵循“专属”排放标准,因此它们采用的处理方法不尽相同,所需投入也有高有低。亦如钢铁行业废水具有pH中性,含盐量高且COD/BOD值较低的特质;纺织印染废水的污染物成分更为复杂,并含有大量难以生物降解的有害物质。
虽然众多单项技术均具有优势,但解决工业企业的环保问题往往需要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项技术的有效集成。但更为惹人关注的,无疑是工业废水处理能为水处理整体产业链带来什么样的新红利。从地理分布来看,工业废水处理设施投资具有区域不平衡特点,项目投资仍然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等经济水平高,水资源丰富的沿海城市,东北和中西部地区项目投资较少。
从行业属性来看,工业废水排放行业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石化、电力、造纸、冶金及纺织领域。就火电废水处理而言,市场需求主要来自新建、改造更新及“废水零排放“结构调整。仅在改装板块,按照电厂水处理设备每20年就需更新测算,相应市场投资将高达年均30亿。
巨大的市场需求量亦让整个水处理产业受益颇丰。根据国内知名券商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工业废水处理市场规模约为百亿元,整体规模较小。在系列利好政策的助推下,行业将步入发展快车道,未来3年内市场规模有望冲击千亿元大关,攀升至3980亿左右。分析认为,随着多路资本密集布局工业废水处理,其价值也将深度释放。届时,拥有核心解决方案的水处理服务商将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