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场推进会在桐庐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2019年杭州农村污水治理再获佳绩,在全省农村污水治理考核中,连续四年位列“优秀”等次。
为何杭州能成为农村污水治理的“优等生”?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农村污水治理,杭州起步早、要求高,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昨天我们看了杭州桐庐的农村污水治理现场,就非常有感触。桐庐的农村污水处理终端,基本是在2012年建成,在2014年进行提标改造,此后并未停止脚步,而是一直致力于建设管理,并不断提质增效,最终才能呈现出现在的良好状态。”
农村污水处理终端出水后的资源化利用,同样备受现场专家关注,这也是杭州今年的农村污水治理重点。
在会议上,杭州市建委与大家分享了农污治理的“杭州经验”,特别提到,杭州率先提出“农村污水零直排村”建设理念,选取了9个示范站点,在尾水资源化利用、除臭降噪、运维废弃物控制和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开展研究和示范应用,实现“污水全收集,雨污全分流,处理全达标,资源全利用,监管全智慧”。
其中,资源化利用是主要特色。按照“废水变肥水、田园微循环”,采用“生态处理+有机肥源+绿色种植”模式,杭州各地都已逐步形成了“终端+基地”的循环利用系统。
比如,桐庐县莪山畲族乡将尾水用于农田和林地浇灌;建德市钦堂乡葛塘村将肥水利用与特色农业有机结合;萧山区义桥镇富春村的湿地乡村公园吸引游客观光;西湖区三墩镇建立农村污水处理中心,生产用于园林绿植的有机肥。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即将迈入“十四五”时期。会议当天,一份《关于征求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动方案(2021-2025)(征求意见稿)》放在案头,供参会人员翻阅参考,并提出修改意见。
根据该意见稿,预计到2025年,全省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和出水达标率将达95%以上,同时还将全面推广落实处理设施县域“站长制”管理,持续打造和谐美丽的农村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