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湿冷的空气中略带着一丝寒意。在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态修复与保护第一阶段工程各施工现场,机声隆隆、热火朝天、全员奋战、奋力冲刺,激荡着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主旋律,奔涌着蓬勃发展、疾步向前的干劲与豪情。
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态修复与保护第一阶段工程是高平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动承接省委、省政府“七河治理”和晋城市委、市政府沁(丹)河流域生态治理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提升我市城市品位、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推动高平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源头保护、沿线治污、两岸增绿、生态补水、河湖清淤、湿地净化、中水回用”的总体思路,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倾全市之情,加快推进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态修复,全力打造“古韵长平、活力新城、锦绣高平、康养福地”,全面构建高质量转型发展新格局。
丹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自北向南穿城而过。为保护母亲河,全力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环境,高平市于今年正式启动与实施了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态修复与保护第一阶段工程。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态修复与保护第一阶段工程采用PPP模式建设,总投资近9亿元,建设周期为2年,包括苏庄湾湿地、丹河生态长廊建设、南部中水回用工程、开发区(米山)污水处理厂建设、天阳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开发区兴园路工程及东仓河治理工程等重点项目。目前,全部开启了“加速跑”模式,全力吹响冲锋号角,你追我赶,奋勇前进,向着年底目标奋力冲刺。
源头保护 两岸增绿 ——着力构建丹河生态长廊
初冬时节,刚被一场冬雨洗涤过的丹河,河水愈加清澈。只见锦华街桥段,丹河岸的漫步道、骑行道已显雏形,弯弯曲曲的道路两旁已栽植上了各类树种。此时的丹河一改往日容颜,脱胎换骨一般,绽放出了清新自然的新姿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让我们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我们采取了源头保护、沿线治污、两岸增绿、中水回用等系统性的修复与保护措施,还将建设10公里的生态廊道,让丹河串联起老城区和高铁新区,打造出“人在林中走,碧水城中流”的美景。当前我们已完成丹河(锦华街桥——南部两河湿地)段的河道清淤工作;丹河(锦华街桥——庞村)段已完成3.5公里廊道土方造型工作,正在同步进行绿化种植、骑行步道的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丹河(庞村——南部两河湿地)段正在进行河道防渗工程土工膜的铺设......”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态修复与保护第一阶段工程现场负责人郭俊文一一向我们介绍着。
丹河连接着高平的历史,诉说着高平的现在,更承接着高平的未来,是高平一代代人成长的记忆。高平市委、市政府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的信心和决心势不可挡,是为民造福,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生态环境的又一次生动实践。力度之大,范围之广,规格之高,可谓前所未有。“我们正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干劲,强力推进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态修复与保护第一阶段工程,全力以赴确保年底完成丹河下游段5公里的生态长廊主体建设工程,向市委、市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答卷。”郭俊文满怀信心地说道。
沿线治污 达标排放—— 逐步让丹河的水质好起来
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态修复与保护,沿线治污是关键,为此我市把丹河沿线治污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今年我市不仅将天阳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提上日程,并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米山园区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这样可有效实现丹河流域(高平)段沿线水质达标排放,让丹河流域(高平)段告别臭水熏天的历史,再现碧水长流的生态美景。
天阳污水处理厂因设备老化、工艺落后、处理能力不足,处于关停状态。今年随着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态修复与保护第一阶段工程的正式启动,我市下大力气对天阳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改造后,处理的水质将由原来的城镇排放标准一级A类,提升至地表水V类,有效实现污水处理的提档升级。来到厂区,工人师傅们正在加紧安装新设备,地上随处可见拆卸下来的老旧零部件。据施工人员介绍,当前他们正在进行反硝化系统和除臭系统构筑物的建设。鼓风机房、配电间、脱水机房、提升泵房主体已全部完工。为了抢时间、赶进度,他们增加了人员和设备,加班加点进行施工,全力确保年底完成进水调试的目标任务。
来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米山)污水处理厂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倒计时牌上,“米山污水处理厂距离完成进水目标还有45天”的字样格外醒目。厂区内,只见塔吊林立,混凝土车、铲车、挖掘机、运输车等大型机械来回穿梭,施工人员坚守岗位、奋战正酣,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郭俊文介绍,“入冬以来,我们制定了坚持抢干50天,全力实现进水的目标。当前中建五局的施工人员坚持两班倒,发扬团结奋进、苦干实干的精神,只争朝夕、全员奋战,确保年度完成进水目标任务。目前,工程主体框架基本完工,准备进行主体砌筑、地面回填平整等工作。工程全面完工后,近期可实现处理污水规模达10000吨/天,远期可实现处理污水规模至20000吨/天,将有效推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污水和米山镇镇区居民生活污水的达标排放,最大限度减少母亲河的生态压力。”
河路共治 增添活力 ——助力开发区和高铁新区同城化发展
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我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主阵地,道路先行是关键。我市通过河路共治,将开发区兴园路建设与东仓河治理同步推进,实现与高铁新区高效衔接,助力开发区和高铁新区同城化发展。同时可串联起苏庄湾湿地、南湖、牛山、丹河下游段等生态资源,为打造“古韵长平、活力新城、锦绣高平、康养福地”增添活力,注入生机。
开发区兴园路东起米山工业大道,西至208国道。全长2.5公里,宽36米,为双向4车道。来到施工现场,只见宽阔的道路路基已成型,铲车、挖掘机、运输车辆在平坦的路面繁忙作业。据该项目施工负责人介绍,目前兴园路道路路基平整、地埋管道已完成90%。标头已铺设水稳300米,标尾至高速路已具备铺设水稳条件。施工人员正抢抓晴好天气,攻坚克难、加班加点,全力以赴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年底兑现简易通车的郑重承诺。
东仓河作为丹河支流,紧邻开发区兴园路,由北向南,自河西镇苏庄村北汇入丹河,全长22.45公里。我市坚持河路共治,将开发区兴园路建设与东仓河治理统筹推进,进一步加快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态修复与保护步伐。当前,东仓河治理工程高铁桥段河道已开挖,正在进行衬砌。其他段已完成测绘,准备进行开挖。“当前随着气温的反复变化,给施工造成一定影响,我们全力调动人员、机械设备等,加紧施工,奋力冲刺,确保东仓河治理工程按照预定目标加快推进。”正在繁忙施工的工人师傅向记者说道。
生态补水 中水回用——逐步让丹河的水质丰起来
高平水资源紧缺,如何让丹河的水质丰起来,这是加强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面临的一大难题。我市坚持高标准规划,积极践行生态环保理念,通过生态补水和中水回用两项举措,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逐步让丹河的水质丰起来。
生态补水主要是通过丹河上游及周边库区的水资源对丹河进行季节性给水,解决丹河断流、干旱的现状。南部中水回用工程是从两河湿地(丹河、许河交汇处)取水,通过输水管道连通河湖,保证老城区新城生态用水需求,从根本上解决丹河水量不足的现状。
当前南部中水回用工程,输水管道已从两河湿地(丹河、许河交汇处)铺设至苏庄湾湿地,一体化泵站已基本完工,输变电工程正在进行收尾。“今年我们的工程目标是年底实现进水,将两河湿地的水顺利输送至苏庄湾。目前,时间紧、任务重,工人师傅坚持“白+黑”两班作业,不怕苦、不怕累,全力冲刺,确保圆满完成进水目标任务。”郭俊文表示。
生态湿地 山水相依 ——逐步让丹河的风光美起来
逐步让丹河的水质好起来、丰起来,最终目标是让丹河的风光美起来,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环境,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市依托翠屏牛山、悠然南湖、古韵苏庄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和高铁新区高平东站便捷交通优势,新建苏庄湾湿地,打造大美湖区,构建起“一心两肺,一站一村”的总体山水景观格局。以翠屏牛山为一心,以悠然南湖和苏庄湾湿地为两肺,以高平东站为一站,以古韵苏庄为一村,融入青山绿水、人文古韵、现代时尚等元素,逐步让丹河的风光美起来,成为高平一张靓丽的生态名片。
苏庄湾湿地工程总占地面积630亩,可形成水面330亩,以“新城乐活水岸、绿色城市客厅”为功能定位,建设带状生态滨水空间,以生态慢行步道串联起老城新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系景观、湿地保育、绿化、亮化、道路、智慧管理、康体游乐设施等,共分为入口广场区、人工湖区、亲水活动区、休闲活动区、林荫活动区、健身活动区、背景林带种植区、中央水景区等区域。
只见苏庄湾湿地工程辽阔的湖域造型已成型,观鸟台高高耸立,远处与松柏掩映的牛山相连。驻足此处,开阔的视野,辽阔的景色,“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生动画卷浮动在脑海。“苏庄湾湿地工程作为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态修复与保护第一阶段工程的一项重大工程,工程量大,任务艰巨,我们全体施工人员在保质量、保安全、保进度的前提下,只争朝夕、砥砺奋进,以时间赛跑,向目标奋进,正在加快进行湖底防渗工程土工膜的铺设。我们的年底目标是确保年底实现进水目标,我们保证完成任务!”该项目施工负责人郑重承诺。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在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态修复与保护第一阶段工程各施工现场,全员奋战、施工正酣,铆足了劲儿向年底目标冲刺,处处热火朝天,处处充满生机,处处孕育希望,谱写着一曲满怀激情、砥砺奋进、未来可期的生动画卷。“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态修复与保护第一阶段工程的美丽蓝图已绘就,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全力以赴加快推进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态修复与保护第一阶段工程,圆满完成年底各项目标任务,向市委、市政府及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郭俊文语气坚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