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大气治理 » 空气净化 » 正文

“十三五”期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减半

日期:2020-12-18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成静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20
12/18
11:1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PM2.5年均浓度 北京空气质量 大气污染预防

生态环境保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十三五”期间,北京市积极推动三地在协作机制、统一立法、统一标准、联合执法等多方面的深入合作,协同治理成效明显。京津冀三地空气质量实现大幅明显改善,其中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从2015年的80.6微克/立方米降至2019年的42微克/立方米,2020年1~10月份北京市PM2.5累计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在区域“2+26”城市中持续保持最优。

日前,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场,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二级巡视员、总工程师刘贤姝对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进行了介绍。

刘贤姝介绍说,“十三五”期间,北京市按照党中央要求,牵头会同七省区市及有关部委,成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在此基础上,2018年,国家成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区域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工作。北京市按照京津冀协作机制要求,积极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地在推动统一立法和统一标准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一是推动统一立法。三地实现协同立法突破,今年5月1日三地同步实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作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首个协同立法项目,三地聚焦共同领域,在核心条款和关键举措上都保持了一致,为区域依法协同治理“移动源”污染提供了坚实保障。二是推动统一标准。在生态环境部的统一部署下,京津冀区域率先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推动区域空气质量改善。2017年4月,三地联合发布首个环保统一标准《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标准》,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

在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方面,一是区域联合应对空气重污染。在生态环境部统一部署下,搭建区域空气重污染预警会商平台,定期开展预警会商,联合应对空气重污染。2016年三地率先统一空气重污染应急预警分级标准,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加强联合应对,削减空气重污染的污染峰值,减缓污染积累速度,有效降低了污染程度,实现区域空气重污染过程“削峰降速”。二是全面加强秋冬季攻坚。生态环境部等有关部委、北京市等相关省市自2017~2018年秋冬季起,连续四年联合印发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持续推动改善重点时段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为减轻区域重污染过程发挥积极作用。

在深化水污染联保联治方面,一是推动密云水库上游生态保护补偿。京冀两地政府于2018年签订《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按月开展跨界断面水质联合监测。生态环境部会同北京市与河北省共同印发实施《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共促流域治理。二是积极推进雄安新区上游流域综合治理。京冀两地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印发《白洋淀流域跨省(市)界水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建立联合监测、信息共享、应急联动等机制,加强流域共治。三是共同完善水污染应急联防联控机制。三地生态环境部门根据《京津冀水污染突发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合作协议》要求,轮值组织开展联合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演练,为跨界突发环境事件的妥善处置奠定坚实基础。

另外,在推进环境执法联动方面,三地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在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定期会商、联动执法、信息共享等工作制度。2019年起,进一步将联动执法机制向区(市)县一级下沉。目前,北京市各相关区已全部完成了与津冀交界的区(市)县联动执法协议的签署工作,进一步加强交界地区联合执法力度。

展望“十四五”,刘贤姝说,“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北京市将在继续深入做好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扎实推进区域协同治理,进一步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为建设美丽北京奠定基础。

一是深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完善空气重污染联合预报预警机制,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共同做好空气重污染应对。二是推进重点流域联保联治。完善区域水污染防治联动机制,针对重点流域持续开展水质联合监测,深入推动流域共治。三是加强环境执法合作。进一步巩固京津冀三地交界地区生态环境部门执法联动机制,以大气和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合力做好交界地区环境治理和生态管控。四是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持续加强科学研究,充分交流工作经验,进一步实现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等的信息共享。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