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每年工业和交通领域排放的碳颗粒物是美国的两倍。中国的领导层因此也一直在推动减排,并发出了强烈的信息。包括到2030年将单位GDP碳排放强度降低65%(与2005年的水平相比),更提出了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然而,这一系列目标并没有让所有环保主义者满意,依然有人在担心中国仍在建设的数百座燃煤发电厂。一个由专家联盟编写的《气候行动追踪》报告甚至将中国减排努力评价为“严重不足”。
2月1日,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启动,这距离中国提出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已过去了10年。这一市场的启动,为降低中国碳排放水平,带来了一丝新的希望。碳排放交易系统(ETS)的一般原则是要反映全球标准,但仍有两个让人担心的原因,可能会影响到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最终实施。
首先,碳交易系统的范围。目前预计该市场最终将覆盖至少70%的中国碳排放行业,包括发电、航空和石化行业,但目前公开的第一阶段仅包括2225个火电机组,这只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很小部分(整个发电行业的排放量约占中国排放总量的30%)。
另外,中国的碳交易市场也不像欧洲那样采用绝对排放上限(排放帽),而是根据四个基准条件,包括规模、燃料类型和碳强度等来对排放企业进行评级,以确定排放上限。例如,燃气发电厂将获得比燃煤电厂更大的排放空间。企业只需为超出上限的排放量支付20%的费用。评级机构惠誉(Fitch)指出,违规行为的最高罚款只有3万元人民币。
燃料类型这一基准条件将影响到现有技术的效率,但却不会推动企业转向更环保的技术。惠誉公司的Mervyn Tang认为,这样的市场体系设计,可满足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但是政策制定者暂未透露何时会会达到绝对排放上限,而这一步是中国城市消除雾霾所必须的步骤。也没有指出排放交易市场(ETS)将整个电力行业和其他高排放行业纳入的具体时间。而建筑和交通运输行业似乎已决定不会纳入该系统。
第二,中国碳交易系统还可能面临法律上的歧义问题。这个ETS系统由生态环境部设立,但是执行碳交易市场的框架未经测试。预计会有许多严重的污染排放企业将寻找其中的漏洞。中国一家智库“中碳”的陈志斌(音译)说,这个系统要获得公司和地方政府的接受,并制定第三方投资者参与的指导方针,应该由国务院来发布具体规则。但目前还没看到具体的规则出台的细节。全面出台对碳市场的支持的信息看起来还有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