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碳排放 » 碳排放 » 正文

落基山研究所发布《中国零碳图景下的再生资源利用产业机遇》报告

日期:2021-06-11    来源:美通社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21
06/11
11:1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落基山研究所 零碳产业 再生能源利用产业

2021年6月10日,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主办的“‘双碳’目标下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创新路径”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落基山研究所发布最新研究报告《中国零碳图景下的再生资源利用产业机遇》。报告识别出循环经济产业助力零碳转型的三大关键领域,并指出这三大领域可在解锁新兴市场方面创造巨大的机遇。

中国提出的碳中和目标为加速零碳能源转型提供了强劲的政策动力,而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基于落基山研究所2019年发布的《中国2050:一个全面实现现代化国家的零碳图景》报告(以下简称零碳图景报告),再生资源利用将从源头减少对相关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是最有效且成本最低的脱碳手段之一。新发布的报告在零碳图景报告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中国零碳图景下,再生资源利用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贡献以及碳中和目标给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带来的机遇。

中国再生资源利用产业涵盖范围广,细分领域多,报告综合考量各细分领域与零碳能源转型思路的相关度以及市场潜力,识别出三大重点领域:1)高耗能行业(钢铁、水泥、铝和塑料)的产品再生,2)废弃生物质(秸秆、林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和畜禽粪便)能源化利用,以及3)电动车动力电池回收用于储能。

报告测算,若中国要在2050年实现零碳排放,在2020年到2050年需达成的累计减排量中,上述三大再生资源利用领域可实现近400亿吨碳减排,贡献率超过30%。三大重点领域到2050年还可形成每年近3万亿元的巨大市场。其中:

高耗能行业的产品再生方面,到2050年,钢铁、水泥、铝和塑料行业的产品需求减量幅度可达16%~53%,且再生产品占总产量比例可高达60%,碳减排潜力达230亿吨。

废弃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方面,农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和畜禽粪便的能源化利用潜力高达每年至少3.7亿吨标煤,将在2050年前贡献130亿吨的碳减排,2050年市场规模接近6000亿元。

随着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快速发展,到2050年可成为电力系统储能的主力之一,市场规模可达至少1145亿元。

“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加速发展,不仅将有助于中国尽早实现碳排放达峰并进一步为最终实现碳中和夯实基础,还将促进产业形态的升级,在供给、消费、辅助服务等多个环节创造新的市场,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报告主笔之一、落基山研究所董事陈济表示。

随着中国零碳转型的不断深入,资源再生利用的市场规模将逐步扩大,市场活力将被不断激发,新业态、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将在“开采-制造-消费-处置”线性发展模式向循环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并逐步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

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女士表示:“在中国政府多年的倡导和推动下,中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再生资源利用领域已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双碳’目标将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在中国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落基山研究所希望与各方合作伙伴一道,借鉴国际经验与案例,共同挖掘循环经济领域的新机遇,助力加速中国实现‘双碳’目标。”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