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0、PM2.5、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污染综合指数同比下降
优良天数同比增加
商丘市空气质量7月排名全省第一
8月30日,从市环保局获悉,1-7月份,商丘市空气质量指标实现“六降一增”,即:PM10、PM2.5、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污染综合指数同比下降,优良天数同比增加,空气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成绩。7月份,商丘市空气质量综合排名攀升至全省第一位,并因此获得省级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1903万元,获补金额为近年来同时期之最。
近年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重点围绕交通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用地结构四大结构调整,围绕“六个严控”,实现大气治理由治标到治本的转变。同时,围绕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水生态治理三个方面,确保“十四五”期间14个国省控断面全部达标。
扬尘治理经验被全省推广。商丘市通过环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融资发展模式,中心城区先后购置各类环卫清扫车辆1471部,机械化清扫率从原来的23%跃升到100%。在实践中,摸索出了道路保洁联合作业模式、渣土运输“两固定、四严格”措施、拆迁四步法等商丘模式、商丘经验,由于控尘效果好,全省各地市争相学习。
昔日臭水河变“幸福河”。商丘市下大力气对中心城区的9条内河进行整治,所有河道实施了清淤、拓宽、护坡、连通工程,建成了9个沿河带状公园,还实施了274个园林绿化工程,对中心城区“十纵十横”重点道路进行绿化提升,建成了93个公园、游园,增加绿化面积2018万平方米。
从根本上解决垃圾污染难题。商丘市强力推广垃圾分类,建立完善垃圾收集、储运系统,基本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全市先后建成了5个垃圾发电厂和4个生物质发电厂,年处理能力113.5万吨,解决了城乡垃圾污染之困,既做到了资源循环利用,又增加了新的税源。
持续提升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全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30个,日处理能力达115.75万吨,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显著提升。持续加大地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累计投入5.6亿元,完成保护区内746户居民搬迁,拆迁房屋18.95万平方米,长期影响全市饮水安全的隐患得到彻底整治。
强力推进污染治理由治标向治本转变。加快推进水泥、商砼、铸造等重污染企业“退城入园”。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全市已建成光电、风电装机175万千瓦。大力推行新能源车辆,中心城区公交车辆在全省率先实现全电动化。开展绿色工厂、绿色工地评选活动,引领企业绿色发展。
标本兼治换来蓝天常驻,统筹兼顾赢得后来居上。2016年,商丘曾因环境污染受到生态环保部约谈。2021年,商丘已有5项指标跻身全省前五。截至8月23日,全市PM10浓度为67微克/立方米,较2016年同期下降49.2%,绝对浓度与许昌市并列全省第3名;PM2.5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较2016年同期下降46.8%,绝对浓度与郑州市并列全省第5名;优良天数176天,同比增加13天,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天,较2016年同期增加了32.3%,居全省第5名;污染综合指数4.013,居全省第4名,同比下降11.1%,降幅居全省第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