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碳排放 » 正文

央行2021年最后一场发布会来了 涉及房企项目并购、"双碳"支持工具

日期:2021-12-31    来源:券商中国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21
12/31
09:0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碳减排支持工具 碳减排 绿色金融

12月30日,人民银行举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绿色金融新闻发布会,总结人民银行今年以来在绿色金融、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房地产金融风险化解等方面的成效,并回应明年货币政策的有关安排。

会上,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支付结算司副司长严芳、征信中心主任张子红就上述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鼓励金融机构为房企间项目并购营造良好融资环境

近日,人民银行与银保监会联合出台通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的金融支持和服务。邹澜对此表示,文件从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加大债券融资支持力度、积极提供并购融资顾问服务、提高兼并收购服务效率、做好风险管理等方面,鼓励金融机构提高服务效率,为并购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助力化解风险、促进行业出清。

邹澜表示,房地产企业间的项目并购是房地产行业化解风险、实现出清最有效的市场化手段。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化程度是比较高的,从近几年的数据看,现有的10万余家房企中每年都会有将近500家的企业进入司法破产重整,这是行业优胜劣汰、实现出清的重要方式。

“对于已经出险和资金周转困难的房企集团持有的优质项目子公司股权或资产,不少行业内的优质民营、国有企业是有购买意愿的,这也就相应产生了专门的合理融资服务需求。为了充分发挥项目并购在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中的积极作用,同时进一步强调市场化、法治化风险化解原则,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出台了这样一份文件。”邹澜称。

邹澜认为,从长远看,通过并购等市场化方式推动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调整,有利于高负债企业集团资产、负债双瘦身的同时保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有利于引导市场各主体更加重视项目本身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有利于形成房地产新发展模式,促进房地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已向金融机构发放第一批碳减排支持工具855亿元

11月份,人民银行正式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据孙国峰透露,两项“双碳”工具已于近日顺利落地。人民银行已向有关金融机构发放第一批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855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已发放符合要求的碳减排贷款1425亿元,共2817家企业,带动减少排碳约2876万吨。

按照人民银行的机制设计,碳减排支持工具,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的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三个重点减碳领域的发展,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则支持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煤炭清洁高效加工、煤电清洁高效利用、工业清洁燃烧和清洁供热、民用清洁采暖、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和煤层气开发利用等七个领域。

孙国峰表示,两个工具既各有侧重,也有共同点,碳减排支持工具重点支持清洁能源。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重点支持作为传统能源的煤炭煤电的清洁高效利用。这是考虑到我国具有“富煤”的资源禀赋,要“先立后破”、“两条腿走路”,在支持清洁能源发展的同时继续支持煤炭煤电的清洁高效利用,既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也有助于科学有序减碳。

在两个工具的具体发放规则上,据了解,两项工具提供资金支持的方式都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金融机构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向相关领域内的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人民银行对于符合要求的贷款按贷款本金的一定比例予以低成本资金支持。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支持比例是60%,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的支持比例为100%,利率均为1.75%。

此外,为保障精确性,同时发挥政策的引领示范效应,对于碳减排支持工具,人民银行要求金融机构公开披露发放碳减排贷款的情况,以及贷款带动的碳减排数量等信息,并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信息进行核实验证,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做好两项直达实体经济支持工具接续转换

对于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将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纳入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计划管理等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支持工具接续转换,孙国峰表示,两项直达工具的接续转换有利于金融机构与客户市场化自主协商延续到期贷款,同时积极挖掘新的融资需求,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增强持续服务能力,促进普惠小微贷款进一步增量、降价、扩面。

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于2020年6月初正式设立。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末,人民银行通过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提供了189亿元激励资金,直接带动地方法人银行对2万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撬动全国银行业机构对15.1万亿元贷款延期;通过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提供3175亿元低成本资金,直接带动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8794亿元,撬动全国银行业机构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9.6万亿元。

孙国峰表示,此前两项直达工具已延期实施两次,本次采取市场化方式对两项直达工具进行转换,有助于在保持和巩固对市场主体支持力度的同时,用更可持续的方式继续做好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工作。

据了解,两项直达工具接续转换的具体安排为: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从2022年起到2023年6月底,人民银行对地方法人银行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按照余额增量的1%提供资金,鼓励增加普惠小微贷款。从2022年起将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并入支农支小再贷款,原来用于支持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4000亿元再贷款额度可以滚动使用,必要时可再进一步增加再贷款额度。

对于明年的货币政策安排,孙国峰表示,2022年,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握好三个“稳”,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一是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二是金融结构稳步优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精准发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加强和公安部合作,统筹银行账户优化服务和风险防控

对于小微企业开户难的原因,严芳表示,这是“老问题叠加了新因素”。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讲,银行账户服务是所有金融服务的基础,商业银行按照反洗钱法规定,对自己的客户做尽职调查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

一方面,近期公安部门通报利用单位银行账户转移涉赌涉诈资金、出租出借买卖账户获利,参与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猖獗。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仅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的单位银行账户达到了5.85万户。从公安部门提供的涉案账户特征来看,主要集中在无固定经营场所、无办公物料、无办公人员等互联网新业态的初创小微企业。商业银行加强了对这些小微企业的开户审核。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对这些小微企业的服务动力不足,通常比较青睐大中型企业。

此外,部分商业银行未能分清内部事前事中事后责任链条,把识别责任全部压到了前台人员,加上商业银行获取外部数据的分析能力还不足,导致商业银行网点柜员存在“去风险化”倾向,造成了开户难矛盾集中爆发。

严芳表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民银行统筹银行账户优化服务和风险防控,将两者放在同等重要地位,两手都抓。人民银行坚持综合施策,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首先是制度安排,一是简易开户,另一个是账户分类分级管理。对于小微企业有营业执照和法人身份证,如果商业银行没有正当的理由怀疑其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就可以开户,但与小微企业约定合理限制账户功能、用途、验证方式等,确保客户风险大小与账户功能相匹配,同时对这些账户进行标识,加强事后的尽职调查和交易监测,做到在便利开户的同时能够防控风险。

第二是“三公开”,公示开户资料、开户时限和开户费用,公示负面清单,公示服务监督电话,通过这些措施来划出商业银行的服务底线。比如说小微企业如果尚无经营活动、没有固定经营场所,就不能强制要求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第三是加强商业银行和公安部门的合作,对一些异常开户要进行复核,并协调公安机关协助核查,为商业银行网点提供缠访闹访等保护机制,为银行网点阻拦异常开户行为“撑腰”。

继续开展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

近年来小微企业的应收预付账款问题比较突出,各方面反映比较多。对此,邹澜表示,适度的商业信用是市场经济活动里的正常现象,也反映出企业与企业之间长期的合作关系和相互信任。但是超出一定限度可能就变成了一个问题,可能对小微企业的盈利性和流动性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

邹澜表示,针对这一问题,人民银行打算重点从几个方面予以解决。首先是要配合相关部门继续开展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保障中小微企业的权益。其次是发挥供应链票据平台、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作用,进一步便利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从占款在适度范围内的正常性、对问题解决的长期性来说,将重点做好应收账款的融资,把占款对中小企业流动性的影响降到最低,不至于影响小微企业的生存。同时,规范开展供应链金融创新,解决中小微企业缺乏抵押物的问题。这也是在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更好地发挥数据要素在商业信用、金融信用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努力形成供应链上大企业、小企业、金融企业和科技服务企业共赢的局面,提高经济循环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邹澜表示,要推动完善中小微企业融资配套机制。加强政银企对接,构建常态化、便捷化、网络化对接机制,扩展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共享覆盖面,提升服务效率和精准度。推动更好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加大贷款贴息和奖补,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分险。

“各方面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期待还是很高的。从调研来看,有部分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代偿率和覆盖面还是相对比较低,这一方面反映出这些机构经营审慎,风险防范意识强,能保证可持续经营。但是另一方面,和银行体系相比,代偿率低、覆盖面低,说明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未来整体提升小微企业融资,还能发挥更大的作用。”邹澜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和相关部门配合,共同推进这项工作。

推动探索货币政策工具与绿色金融评价结果挂钩

今年以来,我国绿色金融在标准制定、激励政策、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了力量。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已接近15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万亿元,均居世界前列。创新推出碳中和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等金融产品,有效提高金融服务碳减排的针对性。

王信介绍,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项目的支持力度。修订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将定量评价范围扩展至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并为绿色理财、绿色信托等业务预留了空间。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金融机构是其中的主力,因此有必要对金融机构给予更多的激励约束。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业务进行有效评价。”王信表示。

王信表示,目前绿色信贷在全部绿色金融产品中的占比仍高达90%,今年5月,人民银行扩大了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的范围,把绿色债券业务也纳入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人民银行金融机构评级。截至目前,对绿色债券业务进行评价的作用显著,投资者对绿色债券的配置偏好增加,绿色债券也享有更低的利率,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

王信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做好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提升数据质量,探索建立公开透明、权威统一的绿色金融数据统计和发布机制。数据更准确、更全面,评价才能更加精确有效。二是进一步扩大评价范围,适时将更多类型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纳入评价体系。三是丰富使用场景,增强评价的影响力。探索推动一些有效的监管措施、货币政策工具等与评价结果挂钩,为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提供更大的激励,推动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