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东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截至3月31日,海东市环境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为82天,优良天数为71天,优良率为86.6%,较去年同期上升1.6个百分点。PM10浓度为68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2.9%;PM2.5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上升2.4%。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94,同比改善8.8%。截至3月底,黄河出境大河家断面、大通河出境峡塘断面Ⅱ类水质达标率为100%;湟水河出境断面边墙村Ⅲ类水质达标率为100%。第一季度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到或优于Ⅲ类以上水质比例为100%。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作为“生态绿色新海东”的建设者、守护者,海东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密码”。
围绕“蓝天保卫战”,市生态环境局依托大气污染防治第三方服务团队,对平安区城区内、周边村落及建筑工地,河湟新区建筑工地及可能产生污染物的区域,精准溯源,并加强日常巡查检查,严格落实机场三期常态化监管,对存在问题督促整改。召开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协调会,进一步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管控职责,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300余万元,开展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清洁取暖改造、海东市大气污染防治精准管控等4个项目。
围绕“碧水保卫战”,我市重点对沿湟四县区污水处理厂运行排放情况及湟水河各支流水质监测情况进行排查,开展全市503个湟水河入河排污口整治,目前已完成规范立牌251个,完成立行立改整治99个。进一步推进化隆回族自治县巴燕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项目、化隆县昂思多河水污染治理项目、海东市“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项目等工程。
围绕“净土保卫战”,进一步细化完善了《海东市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持续深入开展建设用地土壤风险管控,确定重点建设用地52块。强化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降低农产品镉等重金属超标风险。开展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污染源排查整治“回头看”和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排查并分阶段实施治理。同时,全面推进“青海省工业固体废物物联网大数据信息系统”应用,推行视频监控、电子标签等集成智能监控手段,加强对危险废物全过程跟踪管理,并研究制定《海东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