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村的厨余垃圾去哪了吗?”“粉碎了,做肥料了,喂动物了。”8月25日,在苏家坨镇柳林村厨余垃圾生态驿站里,生态驿站的工作人员正在给孩子们上一堂关于厨余垃圾就地化处理后变废为宝的课程,主角就是黑水虻。
苏家坨镇/供图
在苏家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柳林村在村里建设了厨余垃圾生态驿站,一个方形小房子和周边不足50平方米的小花园,吸收了村内所有的厨余垃圾。
可吃掉其体重20万倍的厨余垃圾
记者在现场看到,方形小房子就是生态驿站的主体,打开门之后就可以看到,两大排整齐的橘色柜子上是上百个小格子,叫生物转化器,系统内部保持负压状态,同时设备可以密封除臭,在这个小格子里就是黑水虻。
驿站工作人员李英庆告诉参观的孩子们:“黑水虻学名亮斑扁角水虻,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昆虫,其幼虫是腐食性,在自然界以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可以将食物高效地转化为自身营养物质,是自然界碎屑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可用于厨余垃圾或禽类粪便的处理,黑水虻虫和其预蛹营养丰富,适宜作为动物饲料,饲养禽、鱼、龟等动物。”
生态驿站占地面积不大,“奇迹”却充满着每一个角落。生态驿站内的密封生物转化器为黑水虻提供了合适的生长条件,仅需7天,这些小小的昆虫就可以将柳林村产生的厨余垃圾转化为优质的动物蛋白和高效有机肥,动物蛋白可以养鱼喂鸡,有机肥可以用于蔬菜和药食同源植物的种植。“在这段时间内,黑水虻自身的体积可以增长4000倍,可以吃掉相当于其体重20万倍的厨余垃圾,同时还会带来一部分碳减排效益。”北京环海众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田艺伟说道。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的孩子们亲眼看到了厨余垃圾变废为宝的过程。黑水虻吃进去的是厨余垃圾,产出来的是饲料和肥料,孩子们看了有机肥料种出来的鲜花,并体验了用“吃”厨余垃圾长大的昆虫喂鱼的乐趣。12岁的蒋青竹在参观和听完工作人员的讲解后觉得受益匪浅,“其实我对垃圾分类的知识了解得很多了,今天看完这个觉得很神奇,原来身边的花花草草都与垃圾分类息息相关,我也进一步了解了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的紧密程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做得更好。”蒋青竹说道。
厨余垃圾实现100%就地资源化
柳林村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呢?生态驿站中正在发生的事情,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厨余垃圾不再采用填满、焚烧的处理方式,而是学习自然、模仿自然,利用黑水虻把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实现厨余垃圾变废为宝。在这里,成千上万只黑水虻成为垃圾分类处理站的“上岗员工”,依靠它们,村内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实现了100%就地资源化。
蒋青竹所说的花花草草就在生态驿站内的一个小花园,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面可全是“宝贝”。而且为这些“宝贝”提供养料的,正是黑水虻分解厨余垃圾过程中产生的虫粪。黑水虻的粪便又叫虫沙,是非常好的有机肥,用它来改良土壤,形成可持续循环种植的环境,低碳、生态、环保,用大自然的方法对废弃物进行治理,并且运用到大自然中,种植各种植物美化身边环境,提升乡村田园生态风貌环境。
记者在现场看到,小花园里都是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五颜六色的花朵开得格外美丽,这其中还有药食同源的植物,包括黄花菜、千屈菜、黄花鸢尾、桔梗、冬凌草、薄荷、艾草、荆芥等二十余种植物。据悉,黑水虻幼虫是高蛋白饲料,可以达到种菜不施肥的效果。
将黑水虻养殖跨界连结到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体系中,缓解了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方式普遍存在的处理成本高、产出效益低的问题,有效解决了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柳林村党支部书记马洪宇说:“我们村积极响应上级对垃圾分类的号召,建成了生态驿站,我们会定期举办和垃圾分类相关的活动,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对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且组织孩子们来生态驿站参观学习,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的过程,从而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高大家垃圾分类的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