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大气治理 » 大气监测 » 正文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日期:2022-10-13    来源:江西人大  作者:邵新羚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22
10/13
14:0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绿色低碳发展

——2022年9月27日在江西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上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和平

省人大常委会:

受省政府委托,现就我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成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双组长的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召开省委常委会议、省委财经委员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领导小组会议,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纳入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整体部署、系统推进,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抽调精干人员赴省内外开展专题调研,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支持和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促进江西绿色转型发展的决定》,属全国第一个,为我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了重要法制保障。

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部署,准确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的内涵要义,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策机制,全面构建贯通省市县三级的组织管理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良好开局。

一、2021年以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展情况

(一)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坚持对标对表与立足实际相结合,构建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一是完成总体设计。在全国率先出台《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和《江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分别作为“1+N”中的“1”和“N”中为首的政策文件,共同构成贯穿碳达峰碳中和两个阶段的总体设计,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二是抓紧制定“N”个专项方案。各有关部门按照部署,研究制定了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和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及科技支撑、财政支持、绿色金融、绿色消费、减污降碳、统计核算、固碳增汇、干部培训等配套政策措施。11个设区的市和江铜、江钨、建材、江盐等省属重点企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已完成编制。三是完善绿色低碳相关法规规划政策。制定生活垃圾管理、林长制、矿山生态修复与利用条例等省级地方性法规,出台《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全面建设美丽江西实施方案》,研究制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新一轮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等政策文件,印发实施“十四五”新能源发展、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工业绿色发展、绿色交通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等规划,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二)积极稳妥推进能源绿色转型。坚持能源安全保障与绿色转型并重,推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有序替代。一是优先发展新能源。制定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开发指南,建立新能源规划库,实施整体推进开发区屋顶光伏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新能源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1702.5万千瓦,较“十三五”末新增装机337万千瓦。二是合理有序发展清洁煤电。建成投运瑞金电厂二期、信丰电厂、丰城电厂三期等清洁煤电项目,谋划布局一批煤炭储备项目。完成13台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电厂煤耗处于全国优秀水平。三是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省级管网“县县通”和互联互通工程建设,全省建成投运天然气长输管道3132公里,形成“一纵三横一环”输气网架,实现向67个县(市、区)供气。建设湖口液化天然气(LNG)储配项目等重点储气设施,积极推进铅山、遂川、永新等抽水蓄能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持续开展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积极争取第二条入赣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纳入相关规划,南昌至武汉特高压交流工程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四是坚持和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强化能耗强度约束,全面完成“十三五”能耗双控考核,完善节能审查程序,加强节能形势分析研判,强化节能事中事后监管,推动能源要素向优质项目、企业、产业及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流动和集聚。289个重点用能单位完成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2021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GDP)能耗下降3%,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十四五”节能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三)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一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出台全国首个2.0版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全面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数字化转型、服务型制造、低碳绿色发展、重大项目引领、产业集群提升、优质企业培育和质量品牌塑造等八大重点工程,启动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行动计划,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全省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达1554个,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13个、绿色工厂82个,分别居全国第3位和第12位。二是推动新兴产业倍增发展。深入推进“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做大做强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优势新兴产业,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支持南昌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区。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机遇,加快未来产业布局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衔接融合,推动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欣旺达等头部企业落户。今年上半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25.1%、39.8%,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排名进位至全国第6位,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4213.5亿元,同比增长15.1%。三是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全面建立“六个一”(成立一个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一个工作专班、建立一个会商协调机制、形成一套制度及监管体系、绘制一张能耗分布图、建设一套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工作机制,严格“两高”项目准入管理,组织开展全面排查清理整改专项行动,推动全省“十四五”拟投产达产年综合能耗5万吨标准煤以上项目新增能耗从2021年初的1244万吨标准煤压减至930万吨标准煤,“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四是加强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出台《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总体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工业节能监察和节能诊断,完成重点领域企业能效摸底调查,建立重点企业能效清单和改造清单,江西铜业铅锌公司2项工艺列入国家能效“领跑者”名单。上半年,我省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0%。

(四)推动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坚持将绿色理念贯穿于交通、城乡建设全过程,推动低碳转型发展。一是推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21年被评为海绵城市建设“成效第一档”的7个省份之一,萍乡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连续三年获全国第1位。推动九江市、赣州市、吉安市、抚州市成功建设国家“无废城市”,积极开展省级生态园林城市(镇)创建。二是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开展绿色建材资质认定,加大绿色建材推广力度。率先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全省布局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62家,赣州市、抚州市荣获国家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全省共有785个项目取得星级绿色建筑标识,建筑面积超1.05亿平方米。三是加快运输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赣江、信江高等级航道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九江港“一带一路”集装箱多式联运、万佶网络货运平台公水联运等5家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基本实现赣江、信江三级航道常态化通航和现代化码头全覆盖。积极推动充换电设施适度超前部署、加快建设,初步建成全省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充电设施全覆盖,在长江经济带九省两市中率先完成船舶受电设施加装改造任务。积极探索九江红光物流园、南昌龙头岗码头等近零碳场站建设。2021年全省水路货运量增速全国第2位、中部第1位;今年上半年水路货物周转量实现同比增长21.1%,增速全国第4位、中部第2位;新增及更换公交车、出租汽车(含网约车)中电动汽车占比分别高达95%和74%。

(五)持续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推动减污和降碳深度耦合、同频共振。一是持续强化空间管控协同。统筹抓好“三区三线”空间布局与环境治理、“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强化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对能源和产业布局的引导。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继续实施全流域生态补偿,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内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实施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三大提升行动”,全省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率95.7%,中部地区最优;累计建成生活污水管网2.3万公里,垃圾焚烧处理设施38座、日处理能力3.4万吨,危废、医废年处置能力分别提高到65万吨、4.6万吨。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80%以上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实施循环化改造,上饶市、赣州市等国家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加快建设,支持南昌市、吉安市建设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推动江铜等省内40多家企业联合成立“自愿减污降碳联盟”,稀土行业和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清洁生产审核试点,2021年以来,有色、冶金、建材等14个重点行业有512家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六)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坚持系统观念,积极探索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一是巩固生态系统碳汇成果。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强化林业资源源头管理,加快推进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建设,支持创建井冈山国家公园,扎实开展森林督查、湿地保护、自然保护区“绿盾”行动、松材线病防控等专项行动,严格林地使用管控、林木采伐管理和生态资源保护,确保现有生态系统固碳功能稳定发挥。二是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持续开展国土绿化和森林质量提升,率先启动“湿地资源运营中心”建设,大力开展森林城市、森林乡村以及乡村森林公园、小微湿地示范建设,积极推进林业固碳增汇、碳汇项目开发。去年以来,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88.8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333.8万亩、封山育林190.3万亩、森林抚育652.4万亩,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保持全国前列。三是推进农业减排固碳。开展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摸底研究,深入推进省部共建绿色有机农产品试点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建设,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建成高标准农田317万亩,“两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4732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3%以上。

(七)着力强化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坚持重点攻关与协同创新,提升科技创新支撑水平。一是推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组建省碳中和研究中心,启动建设首个复合半导体江西省实验室,建设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江西分中心,积极推进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等“国字头”创新平台建设,推动首家央企总部—中国稀土集团落户赣州市。支持建设24个科技创新联合体,培育20家绿色技术创新企业,组建全省碳达峰碳中和专家咨询库。二是开展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连续两年组织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实施一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形式支持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储能、碳汇等绿色低碳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三是加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力度。建立绿色低碳技术目录,深化“江西省网上常设技术市场”建设,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实现线上对接合作,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完成技术合同304项,交易额11.18亿,占上半年技术合同总数的9.8%。

(八)完善市场化机制和金融财税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激发财政金融支持活力。一是健全绿色低碳市场体系。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市场建设,建立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上海、成都)中心江西分中心,开展碳排放数据管理专项执法检查,大力推进碳排放权、水权、排污权、用能权、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全省44家重点排放单位圆满完成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清缴,配额总体盈余0.11亿吨,折合碳资产约5.5亿元。二是深化绿色金融改革。支持碳金融产品创新,中航信托发行全国首单“碳中和”主题绿色信托计划。利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碳减排贷款93亿元,预计年减排量约22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累计发行绿色债券超500亿元,落地低碳环保类项目担保贷款727亿元。建立碳达峰碳中和项目库,入库项目138个,总投资982亿元。截至6月底,全省绿色贷款余额4761亿元,同比增长42%。三是加大财税支持。省级设立碳达峰碳中和财政专项资金,每年安排1亿元,支持各地积极探索碳达峰碳中和有效模式和有益经验。统筹资金近百亿元,支持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治理、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税收调节作用,落实节约能源和综合利用资源等绿色低碳税收优惠政策。

(九)加强绿色低碳宣传推广。坚持凝聚绿色低碳共识共为,引导形成绿色低碳新风尚。一是抓好宣传教育。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印发后,组织江西日报、江西广播电视台、大江网等省级媒体围绕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深入开展宣传报道,形成良好社会反响。以“节能降碳、绿色发展”为主题,开展全国低碳日、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全省生态文明宣传月等主题宣传活动。举办全省领导干部碳达峰碳中和专题培训班,广泛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宣讲,增强绿色低碳发展本领。二是倡导低碳生活。引导绿色低碳消费,逐步提高政府采购绿色产品比重。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采购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占比99%以上。积极推进能效、水效领跑者计划,深入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社区、绿色(清洁)家庭,持续开展“河小青”志愿活动,扎实推进粮食节约、塑料污染治理行动。上线运行“绿宝”碳普惠平台,会议活动碳中和1500余次,中和碳排放量8600吨,居全国前列。三是大力推动试点建设。首批选择20个基础条件好、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城市(县、区)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力争形成较强的绿色低碳转型示范效应。组织开展全省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试点工作,创建首批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基地,深化抚州国家试点建设,深入探索全域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

一年多来,全省上下紧扣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积极探索“四力”不断增强的江西做法。一是坚持统筹谋划,不断增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合力。对标对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组织管理、工作运行和政策制度“三大体系”。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以实施意见为统领,以实施方案为关键节点、以五年规划为支撑、以年度要点为抓手,压紧压实责任,统筹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一以贯之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政企互动、执行有力、协同高效的良好格局。二是坚持紧贴实际,不断增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定力。深化认识碳达峰碳中和本质是发展方式、发展态势的问题,从我省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六个江西”建设要求出发,统筹处理好各方面多维度关系,科学把握工作节奏,坚决不搞“碳冲锋”和运动式“减碳”,也不搞“两高”项目、去煤电化“一刀切”,稳妥推进兜底保障性煤电项目,努力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守住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底线。三是坚持重点突破,不断增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动力。统筹协调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与经济发展需求,聚焦重点行业领域,着力抓好产业能级提升、新旧能源有序替代等关键发力点,建立“六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实施“点上突破、线上推进、面上示范”试点示范引领策略,谋划实施一批试点项目,激发基层创新精神,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四是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增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活力。紧扣节约能源和降低排放的切实需求,深入研究和探索如何让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市县、开发区综合考核,创新碳达峰碳中和数智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以碳排放权、碳汇、排污权、绿色电力等环境权益交易,促进技术和资金转向绿色产业。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经济欠发达与资源能源约束趋紧的矛盾尚未根本缓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时间紧、任务重,经济绿色转型压力大。二是能源供给能力不足,对外依存度高,能源资源禀赋较差,新能源发展潜力有限。三是产业结构偏重,传统产业仍然占主导地位,六大高耗能行业用能占规上工业用能比重长期在85%左右,传统产业发展惯性依然存在。四是基础支撑有短板,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不足,碳排放统计核算基础较弱,与碳达峰碳中和配套标准体系和核算机制尚需建立健全。五是思想认识上还有差距,有的地方在准确把握工作方向和行动上有偏差,少数地方上马“两高”项目冲动依然存在,推动政策落地和有效治理存在转型焦虑。

二、下一阶段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点任务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大考。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中央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支持和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促进江西绿色转型发展的决定》,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组织实施好“碳达峰十大行动”,全力打造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先行之地、示范之地。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加强统筹协调。加快制定出台相关规划、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加强政策衔接,持续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抓好实施意见重点分工方案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年度任务落实,加强对地市工作的督促指导,做好年底省委、省政府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准备。加强调查研究和形势研判,强化跟踪调度,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谋划推动一批碳达峰碳中和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组织实施一批城市(县、区)、园区碳达峰试点,打造一批最佳实践基地和成果。

(二)加快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立足我省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动传统能源退出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加强电煤有效供应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鼓励具备条件的煤电机组开展灵活性改造,推进电力、天然气替代。实施“光伏+”综合利用行动和开发区屋顶光伏建设三年行动,扎实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努力完成国家下达我省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目标。多渠道拓展区外来电,争取规划建设第二条入赣特高压直流通道,积极推动落点华中区域输电通道分电江西。力争到“十四五”末,全省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

(三)扎实推进重点领域低碳发展。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未来产业培育发展“三大工程”,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到202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2%以上。抢抓国家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机遇,谋划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深入实施公共交通优先战略,支持新能源车船应用。到2025年,全省水路和铁路货运量占比达到15%。建设海绵城市,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探索建设近零碳枢纽、码头和服务区。加大碳普惠平台推广应用,丰富“绿宝碳汇”运用场景。

(四)加强绿色低碳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采取“揭榜挂帅”机制,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江西省网上常设技术市场”平台功能,加速低碳领域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持续加强低碳领域省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总体布局,实施省“双千计划”等各级各类人才计划,引进培养一批聚焦前沿低碳技术创新的科技人才。聚焦太阳能、氢能、储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领域,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项目。到2025年,初步构建全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

(五)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贯彻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实施“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综合治理,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强化林业资源保护,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深入实施林质林相林效提升工程,组织开展林业碳汇监测评价,加快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项目(CCER)开发试点步伐。加强耕地保育,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行绿色种养模式,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活立木蓄积量达到8亿立方米。

(六)强化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保障。落实好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保障高质量发展合理用能需求。夯实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数据基础,探索建立碳排放管理数智平台。完善绿色低碳投融资政策,探索建立碳资信评价制度,用好碳减排金融支持工具。建立健全多元化、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参与碳排放市场建设,探索建设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检测监管体系,有力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碳汇交易、用能权交易、绿色电力证书交易的衔接协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下,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推动高质量发展,齐心协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走在全国前列。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