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县位于长江水系丹江中下游地区,丹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县域中部,在商南境内全长89.5km,集水面积1743km2。为全力护好母亲河,近年来,商南县把水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科学理念,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推进工业、农业、生活等污染治理,提升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风险防控等任务,扎实打好碧水保卫战,护好水资源,守好生态环境“生命线”,确保丹江、滔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功能区二类标准,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构建水污染防治体系
近年来,商南县采取政府投资和三方公司运营模式,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效能。2012年在三角池村建成了商南县第一座污水处理厂,并于2022年7月完成二期提标改造工程,污水日处量达2万吨,有效解决城区8万居民生活污水直排问题。
住在县河沿岸的居民李女士告诉笔者,“以前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排河道,河里脏臭,家里住的楼层低,窗户都不敢开。自从建了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通过城市污水管网进入厂区达标处理后排放,大小沟河干净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也越来越美”。
依水而居、亲水戏水,是老百姓的期盼,也是水生态环境治理的目标之一。商南县以水专项为依托,把源头治污的“触角”不断延伸,从城区到乡镇、到村组,不断强化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居民生活污水收集率,以科学治污技术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先后在10个镇办建成36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人工湿地),在建6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防治体系不断健全。
加强饮用水源地监管,保障居民饮水安全
为切实保障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确保城区8万群众喝上干净水、安全水、放心水。商南县积极划分水源保护区,完成一、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和生态红线以内的耕地全部清退工作,加快保护区范围内改水改厕、移民搬迁等工程,有效防治保护区范围内人居活动污染饮用水源。
实施水源地保护项目,在城区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周围架设防护网,安装宣传牌、界桩、警示牌等标识标牌,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入水口处建设环境应急坝和应急物资库等设施设备,建立了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水源地环境安全应急防护工作得到有效加强。
强化水源地日常监管,定期开展饮用水检测公示和专项排查整治,及时修复破损隔离防护网,对市民在库区及上游河道垂钓、游泳、洗衣、洗车等行为开展巡查执法宣教活动,全面禁止保护区内乱堆乱排乱倒、河滩种植农作物等人为活动。制作水源保护条例、土壤污染防治等各类警示宣传牌40余块,积极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珍惜水源、保护水源。
加大河流综合治理,全力保护水生态环境
在水生态保护工作中,商南县结合辖区两个断面水质监测数据、区域概况、水生态环境现状等内容,科学分析、综合施策,编制了“十四五”国考断面丹江淅川荆紫关断面和滔河断面“一断一策”水体达标方案,水污染防治路径愈加清晰。把丹江在商南纵向、横向的干流及支流汇水区域全部列入综合治理保护范围,严守生态底线,从源头上控制工业水污染,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倒逼30余家企业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确保生产污水零排放。加强畜禽养殖和种植业污染治理,拆迁和关停25家畜禽养殖场,对流域范围内10家规模畜禽养殖企业开展常态化监管,专项整治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加强河湖生态流量保障,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先后清理拆除小水电站21座、拦河景观坝11个,开展水源涵养封育保护、地下水资源保护,境内水源得到有效涵养,地下水位实现不同程度提升。在清油河、丹江、滔河、黑漆河等流域,实施清淤、河流清漂、生态岸线等工程,严格执行长江流域“十年禁渔”,积极开展禁捕和投放行动,推进珍稀鱼类恢复增长等保障措施,有效修复水生态系统。健全流域水质监测预警体系,持续开展断面水质和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监督性监测,完善流域环境管理制度,健全环境政策与法制监管,开展流域环境保护宣传,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力护好“一江碧水、秦岭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