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银川市以建设海绵城市为契机,持续渗透海绵城市理念,多措并举、精准施策,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黑臭水体治理水平等措施,城市生态系统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洪涝灾害明显减少。今年5月,成功跻身“十四五”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构建城市蓄排平衡体系。组织实施第四排水沟改造工程,全面增强兴庆区东北部应对暴雨风险能力。将西门泵站至四排沟强排泵站段改造为盖板沟,使用钢筋砼盖板进行封闭,将西门泵站、唐徕泵站、进宁街泵站和民族街泵站提升后的雨污水输送至清净巷排水管道,并最终输送至第一再生水厂集中处理;对四排沟强排泵站至贺兰山路段保持明沟状态,对沟道重新砌护。通过约1km的沟体调蓄功能改造,切实缓解了雨季污水处理厂处理压力,完善了区域内地下雨水、污水管道系统,促使城区雨水管网总体布局更加趋于合理。
实施清污分流引污出城。启动实施建成区清污分流工程,全长24.13公里,主要对西大沟、挡浸沟、银新干沟、二排沟进行清污分流改造,利用排水管道、涵洞及配套泵站等设施将第一至第五污水厂的出厂尾水进行收集后,经过18万方蓄水池加压,通过排水管道输送至建成区外,其中西线工程敷设管道16.4公里,东线工程敷设管道7.73公里,总投资约3.95亿元。通过管道输送,有效减少处理后的尾水在沟道内冲刷,使主要入黄排水沟的水土流失问题得到初步控制,同时减少入河泥沙量。将高污染水和未污染或低污染水分开,让污水处理厂尾水“洁净”地送入河道,也避免多重污染造成的水体黑臭,从源头上有效杜绝臭水穿城而过的可能,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水环境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提升黑臭水体治理水平。开展违法违规排污口专项整治行动,对银新干沟、第二排水沟沟道沿线违法违规排污口进行封堵,确保沟道水体无新增污染源。实施银新干沟、第二排水沟黑臭水体治理工程,采取清淤疏浚、岸线治理、水生植物种植、曝气增氧等措施,进一步增加水体流动性,促进水体微循环,减少沟道底泥污染源,发挥水生植物吸附污染物作用,全面提升沟道岸线及水环境水平。强化巡查管护,加大沟道日常巡查管护,强化水草清捞、垃圾清理等水面卫生治理力度,在黑臭水体治理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水生态环境成效。形成联防联治合力,市政、河长办、生态环境、属地政府各负其责,共同担责,形成治理责任明确、监督管理有效、协调联动迅速的工作机制。
完善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制定《银川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审查流程(试行)》等,初步建立源头控制、过程管理、末端治理的海绵城市建设管控体系。按照建设雨水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充分发挥道路、绿地、广场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雨水源头减排,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质量。2022年系统谋划河湖水系治理、雨水调蓄、市政道路建设等多类型的海绵城市项目65个,年内计划完成海绵投资5.75亿元。目前,西夏区南部片区排水防涝设施雨水调蓄池建设工程(一期)等30个项目已开工建设,近期还将开工建设金凤区南部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一期雨水管道及泵站工程等内涝治理项目,通过海绵项目的全面推进,大幅提升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城市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