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重大技术突破和科技创新支撑,其中节能降碳技术是一个重要方向。今年两会,青岛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市委会委员、青岛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贾小平带来提案: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
青岛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市委会委员、青岛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贾小平。(来源:受访者)
青岛市目前已经基本建立起涵盖节能减排产业政策、科技创新体系等方面的节能减排措施制度框架。“总体上看,青岛产业结构具有较良好的低碳优势,但结构产业调整与能源资源结构改善的时间有限,限制了能源、产业、基础建设、交通运输等行业的低碳化建设。”
贾小平委员发现,工业行业节能降碳政策规划尚未完全出台,企业缺乏顶层设计指导和具体操作标准。宏观经济发展压力增大,降碳政策支持力度与市场主体行为受到影响。此外,与降碳密切相关的一些体制机制建设还存在明显短板。
因此,贾小平建议,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首先,技术要与标准并重,顶层设计,有序拉动节能降碳。“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能源政策和双碳战略目标为引导,统筹制定工业行业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和路线图;强化节能低碳技术产品和服务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加强与国际标准衔接,提升节能低碳技术产品和服务市场认可度。”
“补齐基础短板,推动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分步骤、分阶段设定强有力、不断趋紧的碳约束来部署节能低碳技术,引导碳资产管理和技术创新,分步骤、分阶段推动工业企业降低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实践。”贾小平认为,总量要与强度并重,协同优化,有序推动节能降碳。
同时,贾小平还建议,研发和平台并重,创新突破,有序驱动节能降碳。为此可以加强专项资金和金融支持力度,持续推进新能源、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绿色建筑、新能源汽车、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六类技术的创新研发;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新兴技术与节能降碳技术产业深度融合;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协同创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建立节能降碳技术创新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