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素有“鱼米之乡”和“天下粮仓”的美誉,是全国重要的农业经济示范区和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2021年,洞庭湖流域水田面积达2197.2万亩、稻谷种植面积3273.4万亩、稻谷产量1408万吨,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水稻生产区生产基地。加强洞庭湖流域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2022年,省政协委员、岳阳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岳阳市委会主委李文在一次春耕检查工作过程中,发现了当地粮食安全问题。随后,他组织致公党岳阳市委会针对洞庭湖流域粮食安全问题开展调研,先后到岳阳县、屈原区、君山区、平江县、汨罗市等地实地走访,与当地种植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交流,与相关职能部门、基层干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代表进行了座谈。
在调研过程中,李文发现,洞庭湖流域粮食耕种还存在部分待完善的问题。例如,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区农田面积小、分布散,水利设施老化,抗旱涝能力差,田间管理困难,这些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粮食种植面积。此外,洪涝、干旱、寒露等自然灾害频繁影响粮食产量,导致粮食减产。
为此,他提交了《关于洞庭湖流域粮食安全的建议》,建议强化科技支撑,鼓励农机科研创新,扶持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特色农业机械关键技术、设备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信息化程度,加强农情监测预警。支持种业技术研发,确保粮食丰产。同时,加强污染治,减少粮食源头污染。
他建议,要压实政治责任,端稳粮食安全饭碗,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粮食生产工作督导检查,大力开展种粮农民宣传表彰,加大宣传引导,营造种粮光荣的氛围。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以补贴促增收、提价促增收、保险促增收、农资促增收等手段,增加种粮纯收入。发展社会化服务,培育一批规模适度的种粮家庭农场,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村集体合建或共建仓储烘干、晾晒场等,改善粮食生产条件,以提高种粮效率。要优选品种、严控品质、打造品牌、推进标准化生产,打造一批双季稻区域公共品牌,创建优质稻基地,培育壮大粮食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提升粮食品质,加快粮食全产业链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