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副省长、副总河湖长兼闽江流域河长郑建闽在三明召开闽江流域河湖长制工作推进会。会上明确了推进闽江流域生态治水,助推水质提升,强化城乡供水能力的相关要求,致力于打造一批百姓获得感强、社会认可度高的河湖治理样板,让幸福闽江更好造福全省人民。
早在2014年,福建便举全国之先在全省主要流域全面实施河长制。自2017年起,福建按照中央决策部署,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全面推进河湖长制。
加大投入推进重大水利项目
2017年,通过竞争性评选,福建省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功入围全国第二批试点,项目总投资121亿元,获得中央财政奖补资金20亿元。项目试点实施成效显着,成为第二批试点中唯一获得国家部委组织考评优秀成绩的省份,并在2020年国务院第七次大督察中获表扬并向全国推广。去年8月,福建省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项目通过整体验收,成为全国44个项目中率先通过验收的项目。
作为闽江源头所在地的三明市,在推动闽江河湖长制工作和防洪防汛水利项目上也有一手。三明市政府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并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市对县年度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及市河湖长制工作考核,强力推动任务落实。去年12月,三明市总投入12.62亿元的四项防洪工程均通过工程竣工验收,共建成堤防89.877公里,排水涵管(洞)400座等。这些项目投入运行后将有效提升城区乡镇的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至30年一遇水平。
去年8月,闽江干流防洪提升工程(福州段)开工,总投资16.1亿元,是福州市中心城区补齐防洪短板的关键环节,建成后,中心城区防洪标准将全部提升至100年一遇以上。总投资近65亿元、输水线路总长约180公里的重大水利民生项目“一闸三线”工程(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工程)正式通水闽侯、长乐、福清。
接下来,福建将持续强化闽江流域沿线城市防洪保障,深入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持续提升城乡供水能力。
依法治河司法强化河湖监管
闽江流域遍及福州、南平、三明、宁德、泉州、龙岩、莆田等市。去年,为筑牢福建“母亲河”闽江的生态保护屏障,七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闽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决定》,启动了闽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立法工作。
三明市组建了生态综合执法局,将水环境执法与司法相结合,深入推进生态综合执法改革,通过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河长制指挥平台等信息系统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的监控管护体系。其“打造水生态环境治理新样本”获得全国第二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三明宁化县设立正科级水保中心,在全面封禁治理水土流失区的34个重点村组建管护队伍,有效开展水保治理和监督管护。去年,三明市共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检查438次,检查生产建设项目421个,移交生态综合执法局立案查处2项,查处疑似违法违规生产建设项目图斑526个,有力遏制了人为新增水土流失行为。
聚智汇力数字赋能水利建设
福建省依托全国首个“生态云”平台,将闽江流域分为25个国控单元、62个省控单元、318条小流域的“流域脉络图”,实现全流域精细化管控、长效管护。同时,还在全国首创系统集成的精品示范项目,设立10亿元正向激励资金,打造15个多生态要素保护修复有机融合、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较好衔接、项目建设与科学研究“建研”一体的精品示范工程。泉州“水务大脑”依托数据中心、大数据平台、数字孪生平台,加压泵站智能调度、安全生产综合告警、厂区安全巡检等智能化业务应用系统,实现原水、制水、供水、排水、污水、节水“六位一体”完整水务产业链的智能化。
作为数字水利建设的“优等生”,福建正着力打造信息共享、管理高效、服务优质的水平台,加速描绘数字水利建设新蓝图。
闽江是福建省第一大河,也是中国大陆东南沿海最大河流,华东地区最大的常规水力发电站“福建水口水电站”就矗立于此。蜿蜒562公里,每天奔涌着约1.5亿立方米的闽江水,自西向东流经38个县、市,担当着供水供电、商贸交通、涵养文明的重要作用。59847平方千米的闽江流域,约占福建全省面积的一半,养育3000万福建人,是福建人民名副其实的母亲河。2021年,闽江干流和二级以上支流水质优良比例达99.2%。接下来,福建闽江流域河湖长制工作将持续推进,向全国交付更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