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烈山区紧紧围绕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目标,多措并举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持续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再上新台阶。
一是推进垃圾管理无死角。烈山区在公共区域投放点按“两分法”或“四分法”要求,对下辖50余个行政村完成农户门前垃圾桶的更换。2023年以来,规范设置分类投放容器约2000个,做到分类标识清晰规范,主要分为厨余垃圾(绿色桶)、可回收物(蓝色桶)、有害垃圾(红色桶)、其他垃圾(黑色桶)等四类,有效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实现垃圾分类管理无死角。
二是完善分类收运成体系。由城管部门按照市级单位要求统一招标、区级管理的模式,建立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相衔接的运输网络,将可回收垃圾运送到资源化处理站点进行处理,其他垃圾由相关单位统一运送到焚烧场进行处理,有效解决混装混运等现象,实现垃圾“投放、回收、循环、利用”智慧化监管。同时根据收集需求配足分类运输设备,该区各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能力基本满足需要。
三是做好源头管控资源化。烈山区严格行政许可,严格落实处置核准制度,对建筑工地、拆迁工地的建筑垃圾运输进行全过程监管。同时试点垃圾分类,将基础条件较好的淮选厂社区等,作为垃圾分类试点区域,积极引导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进入宇能电厂焚烧发电,积极推进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建设。2023年以来,已完成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置230余吨,处置率达100%,连续三年在该市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置中位居前列;该区建设完成秸秆标准收储店6个,毎年能处理秸秆60000立方米,生产有机肥约10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