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最高检、公安部通报表扬了2022年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表现突出集体和先进个人,宜昌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光荣上榜;环保执法支队熊安新、公安食药环森支队胡迪两名执法人员获评表现突出先进个人。
这是该支队继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蝉联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先进集体后再获“国字号”表彰。
2022年,生态环境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继续深入开展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两打”专项行动)。宜昌市生态环境局闻令而动,会同检察、公安部门重拳出击,坚决铲除非法收集、利用、倾倒、处置危险废物链条,严惩自动监测数据和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行为,有力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为守护宜昌生态环境安全、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发挥重要作用。
部门联动聚力重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与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成立了“两打”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出台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完善案件会商和双向咨询制度、案件联合查办机制和联合挂牌督办制度。
改变传统涉刑案件“先移送再介入”调查模式,创新“生态环境+司法”全过程联合执法,对发现环境违法线索与公安部门实行同步前期研判、同步调查取证、同步现场执法。探索建立“两法衔接”信息共享机制,与市中级人民法院等11家单位联合印发《关于建立执法司法协作机制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若干意见》,畅通案件移送、业务交流、执法监督等环节,将行政处罚案件线索和相关案情及时抄告市人民检察院,司法机关对生态环境领域涉嫌环境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格查处和监督审判。
通过生态环境部门和司法机关间高效联动,精准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2022年共办理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案件5件,涉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环境违法案件2件,罚款578.06万元,追究刑事责任4人,取得了良好的震慑效果。
源头管控发力形成全过程闭环管理,以起底式大排查、专项检查、日常检查为抓手,对危险废物产生经营单位进行严密管控,全周期掌握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转移、利用、处置等各个环节,坚决遏制环境违法犯罪苗头。
围绕“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船舶废矿物油”“化工行业”“一废一品一库”“废铅酸蓄电池”等方面,按照“方案谋划在前,落实行动到位”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重点行业的专项行动。
在加强工业领域危险废物管理同时,在全省率先开展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试点,较2021年危险废物物联网新增注册产废单位800多家;检查涉危单位681家,排查整改各类问题302个,实现了全链条无漏洞、全方位无死角管理。
信息化监管助力科技赋能提能质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拓宽渠道及时发现问题线索。将“两打”专项行动与非现场执法监管有机结合,通过在线监控、无人机、红外遥感等信息技术手段采集环保管理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判,帮助执法主体快速定位“病灶”。
为确保自动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可靠,让自动监控设施“耳聪目明”,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检查污染源自动监控企业152家,改正各类运维管理问题58个,有力保障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将全市所有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接入应急指挥中心,安排专人24小时“盯梢”,发现监测数据异常立即预警,要求企业迅速排查整改。注重执法装备应用,借助无人机、油气回收三项检测仪、便携式水污染物监测仪等设备广泛搜集环境违法线索,查处多起环境违法犯罪案件。
2022年通过在线监控非现场检查企业568家次,遥感、无人机检查企业73家次。宜昌市生态环境“非现场执法监管”案例纳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实践优秀案例,被国家发改委编著的《优化营商环境百问百答》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