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分局以执法能力建设和环境安全保障为主抓手,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生态环境执法、信访、应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季度,累计召开执法工作例会15次,执法队伍教育整顿8次,自查自纠案件不规范点位20个;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0起,同比增长100%;行政处罚14起,同比增长27.27%;罚没款收入169.64万元,同比增长19.03%;移送五类案件2起,2起正在调查中,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
(一)围绕案源发现机制,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
一是从“绿剑2023”执法专项行动找案源。对全市印染、化工、铸件等重污染行业12家企业进行问题排查,以环保设施检查为重点,对标环评审批文件,纠正不规范或者存在瑕疵的处理设施运行方式。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5人次,发现对企业防污能力影响重大问题2个,一般性问题5个,存在瑕疵问题12个。针对上述发现问题采取了分类处置措施,责令企业整改2家,帮扶指导3家,提醒12家。二是从“双随机”监管中找案源。不断加强“双随机”监管工作,完成监管对象库更新录入,共录入平台监管对象1868家。开展“双随机”检查8次,检查企业45家次;开展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检查3次,检查企业4家次;开展重点专项检查11次,检查企业15家次;并通过“掌上执法”检查企业42家次,检出问题5个,问题检出率23.81%。三是从环境信访中找案源。以群众信访举报为抓手,及时发现并制止损害群众利益的环境问题,严肃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一季度共受理日常环境信访投诉120件,同比增加14.29%。从投诉分类看:涉气82件,涉水9件,噪声21件,固废2件,建设项目5件,其他投诉1件。本年度未发生环境投诉引起的群体性信访事件和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在信访处置中发现案件线索5条,立案查处2起。四是从在线监控中找案源。今年共收到市局在线监控超标预警信息57条,其中查处信息0条。除设备故障、停启炉等原因外,共收到省级超标督办5条,异常数据督办3条,均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核查,确保处置闭环。同时,进一步规范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维工作,并进行第三方弄虚作假专项检查,目前已组织抽查8家次,验收备案3家次,立案1起。
(二)围绕案件质量指标,不断提升法制能力建设。
一是以法为依据,以规范为准则,硬碰硬落实。建立案卷质量提升领导小组,坚决按照《浙江省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实施规范》的办案程序规定,将执法办案与执法监督分开,执法检查与执法处罚分开,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把关。同时,通过上课指导、线上培训、线下讨论等方式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目前已组织开展业务培训3次、线下考试2次、专题案卷讨论5次,参与绍兴市交叉执法练兵4人次。二是以量论成绩,以质考英雄,实打实执法。坚持“一切围绕案件走,一切为案件服务”的执法理念,实打实地提升案件质量,并通过周例会、月通报、季考核工作机制,将办案能力与先进评比挂钩。优先提拔任用办案能力强的人,不搞平均主义、特殊主义,以办案数量论成绩、以案件质量论英雄、以案件质量为中心、以案件质量为底线,全队上下掀起案件办理的学习热潮和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三是以公检法环为主线,以专家组为中心,零距离合作。累计组织公检法环专案讨论8次,参与疑难案件分析专家达48人次。特别是在破获杭州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跨年倾倒9000吨工业固废的案件中,公检法环成立专案组,不定时组织案件讨论会,突破案件疑难点,一举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额达500万元。该案件从线索发现、司法鉴定、生态评估,到审讯抓捕、调查讯问,整个办理流程紧密配合,环环相扣,多次获市领导表扬。
(三)围绕条线综合施策,全力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一是完善环境应急保障工作。建立应急物资仓库和救援队伍,落实环境隐患闭环管理,上报应急物资储备数及人员名单,完成本年度应急环境演练。每月对全市10家重点风险源企业进行定期检查,进一步完善省应急平台,督促企业进行网上申报。二是全面做好除险保安工作。以处置环境信访为依托,不断提高环境隐患主动发现能力,积极开展亚运环境安全保障行动,认真做好重大活动应急值守工作,确保不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上报完成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表,完成两会期间维稳,累计出动人数368人次,排查风险源企业180家次,发现隐患问题100个,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三是坚定不移落实督察整改。聚焦督察反馈重点问题(如污水入河问题),争取成功销号;开展已销号信访件回头看,确保不出现反弹,并积极做好2023年省委生态环保专项督察迎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