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环境治理 » 流域治理 » 正文

浙江湖州市长兴县“维稳”河湖生态探索长效系统治水新路径

日期:2023-07-14    来源: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23
07/14
17:3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河湖生态保护 水环境治理 水污染防治

湖州市长兴县近年来不断创新基层治理,对症下药治水,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大水生态修复、守护碧水清流,科学规划、系统治理,通过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方面提升改进,“维稳”河湖水生态。自2016年以来,该县持续保持15个县控以上断面100%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一、强化生态修复提升“维稳”动力

一是打造美丽河湖。根据区域文化、景观和生态环境的资源条件,规划青山港生态旅游发展带、和平涧生态旅游观光带、八都古木片、紫茗飘香片等“两带三区四片”美丽河湖新格局。各区域集中整治河道、沟渠、溪流、水库、山塘等水体,通过河道“微改造、精提升”行动,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人和的美丽河湖。截至目前,全县已建设有省级美丽河湖13条。

二是延伸修复触角。建立完善县、镇、村三级河长制体系,结合实际出台“一河(湖)一策”“一河(湖)一档”,助推河湖生态修复。建立“河长制”信息化系统及河长制智慧平台,河湖长巡河发现的问题,以“文字+图片”形式通过APP上传至“河长制”信息化系统平台并跟踪后期整改过程,提高河湖长履职效率。截至目前,全县共有超480名河湖长,2000余名小微水体塘长、渠长、涧长。

三是探索特色修复。通过挖掘水文化,打造特色景观节点。以北横港为试点,通过生态修复与景观塑造,将自然景观设计与人文保护相结合,形成个性鲜明的堤防特色景观,通过种植绿化、修建游步道、部分堤防整治等工程措施,打造兼具可游憩慢行系统、可持的水生态修复系统以及植物景观空间等多重功能为一体的生态绿岛。同时,依托辐射效应,大力开发生态旅游,吸引绿城?晓荷江南、田板里田园综合体等一批项目。浙江省首个河长制培训基地落户北横港芦圻漾。

二、强化蓝藻治理聚焦“维稳”难题

一是完善拦截缓冲。制定《长兴县十四五太湖沿线生态缓冲带建设方案》,以太湖沿线生态缓冲带建设为核心开展水生态修复工作,进一步提升污染物拦截净化能力。每年对太湖沿线芦苇进行收割和补种,探索河道生态治理与河湖体检相结合的水生态修复模式。同时,构建太湖蓝藻拦截屏障,共建成拦截坝42处共10.7公里,其中专业拦截坝37处共10.41公里,普通拦截坝5处共0.29公里,建立拦截设施“责任包干制”。

二是提升打捞能力。坚持机械船打捞、人工打捞和吸藻泵抽吸等多措并举,对所有专业打捞船进行GPS跟踪管理,实现动态监管、科学调度。建立起一支专业的蓝藻打捞队伍,委托第三方专业队伍对长兴港、合溪新港蓝藻进行治理,做到定人、定船、定点打捞,确保责任区域蓝藻日聚日清。目前,全县已有蓝藻打捞船32艘,其中专业打捞船12艘、普通打捞船20艘,

三是优化处置方式。强化外围处置效率,在长兴港、合溪新港、杨家浦港三条河道入湖口设置自动蓝藻打捞装置和藻水分离站,通过打捞装置将堆积在拦截设施和自动监测站周边的蓝藻迅速、有效地进行收集打捞和藻水分离。探索建立藻泥堆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路径,实现蓝藻无害化资源化处置。目前,已设置3台自动蓝藻打捞装置和3个藻水分离站(处理能力1000吨每天每座)。

三、强化联动治理提供“维稳”助力

一是跨界河湖共治联保。与江苏宜兴、安徽广德签订太湖流域跨区域河湖保护协作备忘录,建立联席会议、联合治理、联动执法等协作机制,倡导跨界河湖各级河湖长日常巡查时“多走一公里”;共享水质监测数据,互通跨界水污染事件、非法占用、非法捕捞等信息,协同开展问题处置、整改。2022年,三方共开展跨界河湖联合巡河7次,覆盖河湖54公里,跨界河道水生态环境面貌得到有效改善。

二是一河多长高效联办。构建“河长在线”多夸应用场景,搭建“河湖长+检察长+警长+网格长”应用场景,依托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线索互移等机制,有效提升河湖巡查密度、拓宽问题发现渠道。出台《关于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协作配合的若干意见》,县河长办、检察院建立联合巡查、线索移送、长效回访等机制。2022年,联合开展饮用水源地专项巡查行动、太湖溇港水系保护专项行动、非法取水专项监督行动等,督办各类涉水问题200余个,立案公益诉讼31件。

三是河湖问题闭环联治。大力推广公众护水“绿水币”平台运用,全面构建“政府搭台、企业赞助、全民参与、数字运行”的全社会治水护水新模式。依托公众护水“绿水币”,推行“巡河有发现,发现有奖励”的激励制度,建立“说、查、办、评”四环节的“群众说事”制度,即群众发现问题主动“说”,河湖长即时“查”,责任单位协同“办”,处置结果按期“评”。目前,长兴县公众护水注册人数已超10万人次,上报各类涉水问题6千余个,成为基层水治理的重要补充。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