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是指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而设定的目标。具体而言,双碳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碳达峰和碳中和。2020年9月22日,习大大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世界宣布了中国的碳达峰与碳中和愿景: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中国将在2030年前后实现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这意味着中国将在未来几年内努力降低碳排放强度,通过提高能源效率、推广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碳达峰的实现对于减缓气候变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碳中和是指中国将在2060年前后实现二氧化碳排放的净零。这意味着中国将通过进一步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吸收等手段,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平衡,实现碳中和状态。碳中和的实现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体量大、发展速度较快、用能需求较多,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国内企业的碳排放量相对较高。我国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导致了企业的碳排放量居高不下。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一次能源供应超80%,非化石能源占比仅16%。目前,我国处于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高”状态。
面临挑战
转型成本压力
不同行业的企业在碳排放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能源、制造业、建筑业等高能耗行业的企业通常面临更高的碳排放压力,而服务业、信息技术等低碳行业的企业则相对较低。高能耗企业需要进行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换,这需要巨大的投资和技术支持。同时,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碳排放监测和管理体系,确保准确测量和报告碳排放数据。这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建立合规的管理机制。
任务时间紧迫
双碳战略的提出是基于多方面的背景和考虑。首先,气候变化代表着一个长期而持续的问题,全球各国都必须在短时间内采取行动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之一,中国必须承担重要的责任和角色,采取积极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即我们要用不到10年的时间通过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等措施实现碳达峰,然后再用仅30年的时间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达峰后马上要快速下降,无任何缓冲期。很多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他们所期待的碳中和的时间都留了50、60年的时间。
核心技术需求
尽管我国在风电、太阳能光伏等领域已具备一定市场和竞争优势。在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是指将工业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捕集并封存起来,以减少大气中的碳排放。尽管CCS技术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探索阶段,在该领域的研发和应用仍相对较少。在低碳交通、碳排放监测和管理等领域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低碳交通是指推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低碳交通工具的发展,减少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在碳排放监测和管理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监测设备和技术的精准度和可靠性,以更好地掌握碳排放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减排措施。在高性能电池材料、电池标准及生产、氢动力和生物燃料、绿色船舶领域等前瞻性技术方面也落后于发达国家。
地方经济冲击
在一些资源产业大省,能源经济是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减少能源消费会给地方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对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来讲,能源消费结构当中煤炭发电的比例仍然比较高。大规模削减煤炭消费可能影响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等的需求可能会下降,这可能对能源供应和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些依赖传统能源的省份可能需要寻找新的能源替代品,以应对能源转型带来的挑战。
发展机遇
倒逼产业转型
产业结构转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双碳目标之下,必将对产业结构带来深刻影响,推动我国工业制造业尤其是初级制造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无论是制造业、建筑业还是交通运输业,都需要减少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发展。这将促使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循环利用技术,推动绿色供应链的建立,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满足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我们和发达国家将能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竞争,适应绿色循环发展的企业将得到市场更多的资源和机遇,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总体竞争力,通过双碳目标,提升产业实力和产业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动新产业发展
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将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提高产业的竞争力。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政府可以加大对这些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鼓励企业进行创新研发,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
加速低碳改造
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将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进城镇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改造等。改善投资结构为实现“双碳”目标将新增大量绿色投资需求,改善投资结构:新增大量风电、光伏等非化石能源投资。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为降低排放,需要新增大量清洁能源设备、低碳排放设备等技术改造投资;为实现快速降低碳排放,需要新增大量绿色、低碳、零碳等技术投资。
有利打破碳壁垒未来,在碳减排倒逼下,为满足本国环保团体要求并保护本国产业,部分国家或将碳减排与贸易联系在一起,动用“碳壁垒”、严格审查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可能性增大。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可打破“贸易壁垒”,消除出口产品被征收碳税的潜在风险。
绿色金融工具
双碳目标的实施将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机会。绿色债券、绿色贷款等金融工具将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企业在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的投资和发展。企业还可以通过绿色供应链的建设,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满足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政府也将加大对双碳目标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企业可以利用政府的支持政策,开展创新研发,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双碳目标的实施为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企业可以通过转型升级,开发清洁能源技术,参与绿色金融,优化产业链等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在低碳经济转型中获得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