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 “碳寻计划”首轮颁奖仪式暨终选启动会在深圳腾讯滨海大厦举行。这是中国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领域首个由科技企业发起的亿级资助计划,30个优胜项目获奖,每个项目团队获得50万元奖金。腾讯“碳寻计划”组委会将从这30个项目里优中选优,继续投入数个千万级别的项目资助。
自今年3月“碳寻计划”启动以来,获得了社会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这30个团队从300多项申报中脱颖而出,代表了全国乃至全球CCUS领域最前沿和创新的技术,其中包括在国内相对空白的DAC领域(从空气里直接捕捉二氧化碳)、全球领先的用微生物基因编辑技术吸收利用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碳、用建筑废弃物吸收二氧化碳再生产建筑材料、以及通过养殖贝类捕捉二氧化碳等多个前沿技术。
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当下,CCUS被认为是实现碳中和必不可少的托底性技术,但也由于技术前沿、风险高,该领域缺少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支持。腾讯的“碳寻计划”正是想弥补这一空白,鼓励更多技术团队加入,更多机构提供支持,最终帮助CCUS技术跨过“死亡谷”,实现创新加速。
此次入选的30个团队有90后牵头的年轻团队,也有在这一领域研究了二十多年的资深团队,囊括了中国最顶尖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包括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也不乏“国家队”选手,包括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怀柔实验室等单位的优质项目加持。
“ CCUS是一个正处在十字路口的全新产业,之前没有,现在的发展就是因为人类正面临着许多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首席探索官网大为在致辞时表示,传统CCUS技术在烟气排放端捕捉碳,是在碳增加的情况下进行捕捉,属于“低碳”或者“零碳”,而DAC从空气中直接捕捉,被称为“负碳”,但因为空气中碳的含量相对低,该技术在评审时引起了激烈讨论。
据腾讯集团战略发展部高级总监,“碳寻计划”负责人黄新我博士介绍,此次入选的30个项目里涵盖了15-20种不同的CCUS创新技术路线,评委分为10个小组和4个大组,独立评审,就是为了确保前沿和创新技术被充分重视和讨论。“我们不需要确定性,我们需要接受风险大的、有潜力的技术,才有可能探索出创新的机会。”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许浩介绍说。“碳寻计划”设立三大创新通道,其中“试点支持”赛道就是关注还在实验室内进行研发的创新技术,腾讯将投入数个千万级资金,帮助这些实验室内的技术加速走出实验室,落地工业场景。
虽然CCUS领域还在探索阶段,但这30个团队已有不少开始产业落地的初步尝试。清捕零碳公司把废弃建筑材料进行CO2矿化再生,最终制成新的地砖,实现“建筑—废弃物—建筑”的循环经济模式,并将在杭州恒隆广场建成首个使用固碳混凝土实心砖的商业项目。其他已有产业落地探索的还包括已与国电电力和中石化开展合作的原初科技公司,希望大规模低成本永久矿化封存二氧化碳等。
颁奖现场,海螺集团副总经理陈永波表示:“我来自水泥行业,水泥是我们国家减排难度最大的行业之一。没有CCUS托底,水泥行业难以实现碳中和。”中国最大钢铁企业之一河钢集团首席研究员田京雷也表示:“钢铁行业消耗了全球8%的能源,产生二氧化碳,是未来实现碳中和非常重要的领域。非常感谢腾讯支持我们进行产业化探索。”
2021年,腾讯再次战略升级,将“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作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底座,碳中和是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的重要领域。SSV碳中和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已实施了一系列项目,包括在中国探索将二氧化碳水溶液注入玄武岩矿化封存的试点项目,面向低碳技术企业搭建了碳Live低碳创新连接器,以及节水抗旱稻、虚拟电厂、冰川保护、海洋蓝碳等。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许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亲自下场到生态共建,腾讯持续关注下一代技术:“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碳中和不是一个单选项。未来,我们将运用科技与创新能力,与多方共创,探索可持续解决方案,助力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