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依江而建、因江得名,南望太湖、水网密布,拥有35.7km的长江岸线,河道1007条1478公里。“长江锁钥”“江尾海头”的地理形势,一方面造就了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另一方面也给水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
近年来,江阴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江河统筹、三水统筹、水岸统筹”的新时代水环境系统治理现代化“江阴模式”,“三退三进”“还江于民”,长江生产岸线占比从72%降至48%,长江江阴段和区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以来,江阴18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持续保持100%,今年以来,入江支流全部达到或优于优Ⅲ。
01
黄田港北水如天
万里风樯看贾船
作为古代航运中心,江阴联运江海,今已发展成亿吨大港,经济发展基础良好基础,但环境影响也显而易见。围绕《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江阴着力推动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2021年12月,江苏丽天石化码头有限公司丽天洗舱站通过整体验收并投运,实现江阴长江船舶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转运、处置率超95%以上,洗舱水转运、处置率达100%;2023年5月,江阴港口集团大澄分公司码头获评四星级“中国绿色港口”。
新夏港船闸(即江阴船闸)是连接长江航道和锡澄运河的枢纽,船舶通过量大,是无锡地区唯一能通航千吨级单船的现代化复线船闸。在提升船闸保安全保畅通强服务工作质效基础上,结合船闸上游100米国考长济桥断面水质保障工作,无锡市江阴生态环境局多次会同交通运输部门和属地,商讨形成船舶污染精细化防治和断面应急保障措施,确保长济桥断面水质“长治久安”,“江河统筹”协力推进长江大保护战略落实落地。
02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活水天上来
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在于排口,核心在于管网,江阴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系统治理,一体化推进新一轮河道水质达标攻坚。
稳步夯实基础设施能力建设,2020年—2023年,江阴全市投入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约75亿元;今年以来,全面推进长江大保护、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加快推动27个工程项目实施,总投资57.2亿元,水环境治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面提升排污口整治成效,将排污口整治范围扩大到全域,全面启动国省考断面所在河道一、二级支浜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以完善工业企业雨污分流为重点,完成1046家涉磷企业规范化整治,持续强化多污染物控制协同,推进工业与生活污水分质处理、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推进污水治理提质增效。狠抓排涝站蓄积污水问题,将排涝站整治列入市政府挂牌督办项目,制定蓄积污水处置方案并落实处置,制定上游区域雨污分流整改方案,年内启动实施。
以提质增效达标区为载体,江阴通过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管网完善与修复、排水户整治等为实施内容,确保到2025年我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100%。
截至目前,江阴城区范围27个提质增效达标区已完成18个,覆盖面积达40平方公里。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厂建设,随着西利污水厂、滨江二厂建成投运和新桥污水厂通水调试,实现提升污水处理能力9.6万吨/日。2021年以来,江阴完成60公里污水管网建设和300公里排水管网“四位一体”检测,建成排水管网GIS系统,为防汛排涝应急、排水管网改造等提供智能分析支撑。合力推进小区雨污分流改造,2022年完成88个小区改造,今年加快推进90个小区改造工程建设。巩固水体消黑消劣成果,精准排查溯源,科学施策治理,推动城市建成区实现全域活水畅流,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03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维护良好的水生态,水环境治理是基础,人工修复和自然修复“两手抓”是关键。江阴严格河湖、流域重要生态空间管控,针对性实施水环境治理、生态缓冲带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湿地恢复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持续提升河湖生态环境品质。
锡澄运河江阴段北起长江,南至泗河,全长25公里,是江阴中部和武澄锡虞区主要通江引排河道。在提高洪涝水北排长江能力同时,2019年7月,江阴同步启动建设锡澄运河公园,总占地151.6公顷,长约4.7公里,宽约180-760米,“锡澄运河特色空间塑造及美丽河湖项目”获得无锡市第三届“民心工程奖”金奖。江阴充分融合漕运文化、工业文化、生活文化,全域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214条美丽幸福河湖的相继建成,“舍南舍北皆春水”的“绿色廊道”交织成网。
江阴湿地资源丰富,近期湿地资源普查结果表明,全市湿地总面积17000余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7.4%,以窑港口长江湿地保护区为代表的江阴湿地保护区已初具规模。今年以来,江阴加快推进“霞客湾生态湿地项目”建设,通过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景观绿化和水美乡村六类工程,提升河湖引排能力,完善河湖生态系统结构,实现生态屏障、湿地保护、水安全保障有机融合。如今,无论漫步在窑港口长江湿地保护区,还是行走在“一江一河”城市生态T台景观带,“但见群鸥日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