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太原市“一泓清水入黄河”攻坚行动方案》正式对外发布。其中提出,要多渠道解决九河复流水源问题,包括再生水、生态水、引黄水等。新建及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含三县一市及开发区污水处理厂)2025年10月底前,出水COD、氨氮、总磷达到九河复流再生水水质要求。
小编摘出九大关键词让大家读懂“一泓清水入黄河”太原方案看汾河这样一条“母亲河”将如何焕发出更美的身姿
宁爱原 摄
关键词一:生态补水
01措施:
协调省水利厅科学合理安排闸坝下泄水量和泄流时段,保障基本生态用水需求,推动汾河干流生态流量稳定。枯水期汾河上游下泄生态水量不低于7立方米每秒,夏秋非汛期上游下泄生态水量不低于8立方米每秒,确保汾河干流韩武村断面生态水量不低于15立方米每秒。
关键词二:九河复流
02措施:
多渠道解决九河复流水源问题,包括再生水、生态水、引黄水等。加快推进东西山调水工程和中部引黄工程,保障太原市区内“九河(北排洪渠、北涧河、北沙河、玉门河、虎峪河、南沙河、九院沙河、冶峪河、风峪河)”流量不断提升。促进九河生态复流,并有一定比例的生态流量。
同时进行晋祠泉域岩溶水超采区地下水水源置换,大力推进以晋祠泉为代表的重点泉域保护复流,坚决完成地下水压采年度任务,力争到2025年全市累计压采0.78亿立方米。
关键词三:再生水利用
03举措:
将再生水纳入城市供水体系,推广再生水用于工业生产、城市景观水体、市政杂用和河湖生态补水,积极申报国家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2025年实现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30%目标。
建立城市初期雨水、城镇生活污水等再生水回用工业用水机制,推进再生水产水设施、再生水管网、尾水湿地等城镇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逐步推动城市绿化、道路冲洗、车辆清洗、公共厕所、建筑施工以及生态景观等使用再生水资源
关键词四:雨污分流
04措施:
加快主次干道污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2025年6月底前,全市建成区主次干道雨污合流制排水管网改造全部完成。
2024年6月底前,全市管网混错接节点全部完成排查。2025年10月底前,城区重点区域6个雨水系统混错接节点全部完成改造,杜绝汛期生活污水排入管道直排汾河。以城中村、老旧街巷、老旧小区、公共建筑及企事业单位庭院等为重点开展源头排查治理。2024年6月底前完成源头调查工作。2025年6月底前完成排污量大、影响面广的源头雨污合流制排水管网改造。
关键词五:污水处理厂提质
05措施:
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或已超过设计处理能力80%的污水处理厂实施新建、扩容工程。2025年6月潇北污水处理厂(一期)建成投运。2025年11月底前完成龙城污水处理厂20万吨/日新建工程。
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提质。新建及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含三县一市及开发区污水处理厂)2025年10月底前出水COD、氨氮、总磷达到九河复流再生水水质要求。
大力推进阳曲县青龙污水处理厂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潜流湿地建设(人工潜流湿地采取冬季保温措施),推动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入河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提升汾河太原段水质。
关键词六:污水调蓄池
06措施:
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系统配套建设污水调蓄池,提高汇水范围内调蓄能力,最大程度调蓄汛期雨污混排废水。强化康乐街泵站、水西关泵站、胜利街泵站、晋阳泵站等18个城市重点雨水泵站排水精细管控,加快推进城六区区域性泵站(小黑水河泵站、老军营泵站、城南退水渠泵站、奥体泵站、嘉节泵站、大同路泵站)增设污水抽排泵组及配套管线,减少汛期雨水携带生活污水直排入河。
关键词七:农村水环境治理
07措施:
2024年底前完成汾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堤外3公里范围两侧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工作,特别是加快杨兴河、中社河、太榆退水渠、河西南部退水渠、城吴柳退水渠沿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24年6月底前,小店、晋源、清徐、阳曲率先完成农村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对农村污水全收集工作进行回头看,收集不完全的农村要加快改造。2025年9月底前,其余县(市、区)完成农村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2024年底前,完成现有日处理能力500吨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在线监控设施安装工作并投入运营。2025年9月底前完成所有农村污水处理站在线监控设施安装工作并投入运营。
关键词八:生态廊道建设
08措施:
聚焦有河有水、人水和谐目标,结合各河流的生态特征、资源禀赋和文化根基,全面加快推进“九河”上游生态治理、东西山调水和九河复流水生态建设等工程以及太忻经济一体化杨兴河生态廊道建设、综改示范区潇河生态廊道建设,全面恢复河流健康的生态循环系统,形成汾河城市生态走廊、文化走廊和景观走廊。
关键词九:河岸缓冲带建设
09举措:
在重点河流和重点湖库两岸以及划定的河湖库管理范围线之外30至50米建设生态缓冲带,留足河道和湖泊带保护范围,有序推进还林、还草、还湿。2024年全市河(湖) 两岸的非法挤占用地全部腾退,宜林地段结合堤岸防护建设隔离防护林带、水源涵养林带,平川水系、山区河滨带优先选择本地生水生植物、低杆植物,拓宽河湖生态空间,打通陆域和水域生态链接,有效恢复河湖生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