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对经济活动和增长、粮食安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人类活动,无论是直接通过抽水和过度使用,还是间接通过气候变化引起的陆地水文变化,都在从根本上影响着全球地下水系统。然而,由于公众对地下水系统的存在、功能和能力的了解有限,对于这一关键资源的可持续性在许多地区面临风险,人们也知之甚少。
什么是地下水?
根据《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地下水是贮存于地表以下岩土层中水的总称。广义地下水包括土壤、隔水层和含水层中的重力水和非重力水;狭义地下水指土壤、隔水层和含水层中的重力水。按埋藏条件,地下水又可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两种。地下水具有地域分布广、随时接受降水和地表水体补给、便于开采、水质良好、径流缓慢等特点。因此,具有重要的供水价值。”
有些人很容易将“地表水”与“地下水”混淆。地表水是陆地表面上各种液态、固态水体的总称。主要有河流、湖泊(水库)、沼泽、冰川、永久积雪等。但是,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存在补给或排泄关系。
地下水是我们最重要的淡水资源,尤其是在干旱时期。根据世界银行的《隐藏的国家财富:气候变化时代的地下水经济学》,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资源被低估和过度开发,没有充分考虑到其长期可持续性。部分原因是缺乏对其经济重要性的系统研究。报告还强调了地下水的经济价值、滥用地下水的成本以及更有效地利用地下水的机会以及地下水如何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保障粮食安全。
地下水是如何形成的?
地下水的形成必须具备:补给来源、储水空间、地质条件。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包括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地表河流、湖泊、凝结水等。土壤和岩石中存在大量的不同大小的孔隙、裂隙、溶隙,甚至可以形成非常巨大的地下暗河和溶洞,这些空间就是地下水储存的空间。地下水贮存空间大小、连通性以及空间分布等影响地下水的分布与运动特性。
地下水的重要作用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WWDR 2022),地下水约占地球上液态淡水总量的99%。保障着人类饮用水供应、卫生系统、农业、工业、和生态系统。全球50%的居民生活用水来源于地下水,约有25%的农业灌溉用水也来源于地下水,浇灌了世界上38%的灌溉用地。地下水对于湿地和河流等生态系统的功能健康也至关重要,若过度使用会导致地面不稳定和沉降,在沿海地区过度使用还会导致海水侵入地下。
地下水是大自然自身的保障机制。地下水在保持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一个巨大的调蓄水池,在丰水期吸收地表水的补给,减少汛期径流量。在枯水期能够补给地表水,维持河流基流。地下水分布广泛、水质优良、供给稳定,是居民生活和工业农业重要的供水水源,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
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增加,地下水可以继续发挥关键作用,维持敏感的生态系统,吸收碳,保护脆弱的社区免受极端天气的影响。
全球水资源短缺
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以及社会用水模式演变,在世界各地,大量地下含水层正在以不可持续的速度被开采。
全球主要含水层中地下水储量大幅度下降,引发了地面沉陷、海水入侵、生态退化、沙漠化等一系列问题,更是加剧了全球水资源短缺。这意味着社会可能更容易受到气候冲击的影响。
此外,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人类滥用化肥和农药,则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最主要原因。
呼吁采取紧急行动,可持续使用地下水
联合国发布的《2021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提出,当前世界普遍缺乏与地下水相关的监测和数据,强调地下水监测是目前一个“尚未足够重视的领域”。因此,亟需加强地下水监测与数据共享。加强地下水数据的社会共享和信息发布,提高数据透明度,方便科研人员充分利用数据,开展相关研究。
在制定地下水管理宏观政策时,有针对性的政策和补贴改革可以确保绿色能源和农业投资的扩大不会导致地下水资源及其依赖生态系统的过度开发、退化和管理不善。
全面了解对可持续性和贫困目标的相互影响对于评估权衡和指导政策至关重要。每个国家在制定政策时都需要考虑本国的情况。
重视地下水的科研支撑作用,发展监测预警、开采计量、评价预测、有效管控在内的技术支撑体系,从科学认知层面提高水位、水量、质量的可见性和预见性。
加强对地下水及其环境保护的宣传,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参与的作用,让更多的人认识地下水、珍视地下水,参与保护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