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京市秦淮生态环境局强化科技赋能、智慧监管,积极推进大气智慧监管系统建设,以“人防+技防”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水平。
监管智能化,餐饮油烟“码上洗”
为探访秦淮区餐饮油烟管控情况,秦淮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大队长吴志斌像往常一样,来到辖区红花街道万象都荟商业广场,那里曾是油烟扰民高发区。
“万象都荟商业广场位处南京老城区,居民住户集中,餐饮业需求旺盛,‘上宅下店’现象普遍,以往各种油烟治理措施的效果都不理想,周边居民苦不堪言,投诉不断。”吴志斌说。
如何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环境问题,在治理餐饮油烟的道路上,秦淮区不断探索。
“秦淮区在全市率先建成餐饮油烟在线监控系统,通过移动智能物联网感知技术、无线网络通讯等技术集中监管餐饮企业。”吴志斌说。按照“应装尽装”原则,他们向广场内餐饮业主介绍油烟危害、在线安装政策及油烟扰民后果,针对各家店实际情况确定安装模式。目前已完成广场31家餐饮商户共32套油烟净化设施的在线系统安装。
怎样监督餐饮店定期清洗油烟净化设备?秦淮区率先推出“码上洗”平台,实行“一台一码”,运用餐饮油烟在线监管和“码上洗”平台的科技手段,对隐患问题及时预警,开展非现场执法检查。
截至目前,全区已有2494家餐饮店张贴“码上洗”二维码。“现在通过‘指尖上的环保’APP,执法人员可以实现不间断的远程监测。可以说,这就是环境监管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吴志斌说。
(操作演示“码上洗”系统)
攻坚出新招,车辆尾气“码上测”
中间印有二维码、内部嵌合射频芯片……一张小小的卡片,为非道路移动机械嵌入“智慧大脑”。
在秦淮区无线电厂工程项目施工现场,除场区围挡封闭、裸土覆盖、喷淋雾炮降尘、车辆冲洗等扬尘管理基本达标项目执行落地外,今年,秦淮区率先推出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排放“码上测”系统,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增添新“利器”。
“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排放‘码上测’系统是秦淮区探索非道路移动源污染监管的一次革新,更是通过科技加持助力治气攻坚的重要之举。”秦淮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陆毅说。
“码上测”如何做到精确监管?陆毅介绍:“我们针对工地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盲区研发‘码上测’小程序,非道路移动机械进出场时,工地自动识别系统能够对其进行自动识别,并通过监管小程序查阅非道路移动机械进出场信息、油品台账等。”
据悉,秦淮区已完成部分进场非道路移动机械均粘贴“码上测”标贴,实行“一车一码”,助力提升非道路移动机械环境管理水平。执法人员在现场扫描“码上测”二维码,可及时查询非道路移动机械的信息、尾气检测达标情况,对未检测的机械当场要求其进行检测;对检测不达标机械监督其停机整改,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
下一步,秦淮生态环境局将在全区工地推广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排放“码上测”,加强扬尘管控力度,严格按照“十达标”扬尘管控措施要求,切实抓好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确保扬尘治理取得实效。
(非道路移动机械“码上测”标识及门禁管理系统)
治污更精准,大气治理“黑科技”
为突破监测点覆盖局限性,秦淮生态环境局创新思维,为“监测站”装上“轮子”,提升监测精细化程度。
“在秦淮区不到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两条极具特色的公交线路——46路、82路,他们分别以南北向、东西向交叉贯穿辖区,形成一个‘十’字,利用公交车对沿线工地开展走航,形成对固定监测点位的积极补充。”秦淮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秦淮区还分别在走街串巷的10辆环境执法电动自行车和城管执法车上安装移动走航设备,进行大气移动走航监测。公交车、执法车组成了一张随时走航的监测网。
餐饮油烟整治、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VOCs走航监测只是秦淮区探索“智慧环保”的一小步。2020年,秦淮生态环境局污染防治智能化指挥中心正式建成运行,包含实时气象数据、走航车轨迹、工地附近的道路监控、各站点实时空气质量数据等,构建空、天、地、人、技相结合的多指标监测体系。
秦淮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监测设备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侦察兵”,能迅速发现异常情况,精准锁定污染源,助力监管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控。
(图为秦淮区污染防治智能化指挥中心)
“秦淮区在‘智慧治气’上的一系列举措给南京各区在大气治污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好经验。‘微克必争’也是南京各级生态部门治气攻坚的生动诠释。”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分时、分域、分业实施精细管控和“靶向”减排,进一步落实“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推动大气污染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