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网获悉,畜牧业是新西兰经济的支柱,然而畜牧业产生的温室气体,仅甲烷就占总排放量的43%,其中大部分甲烷(超过85%)来自牲畜。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全面控制甲烷排放意义重大。
为解决这一问题,新西兰通过使用GreenFeed系统测量牛的呼吸中的甲烷含量。这个系统通过分析牛的打嗝和呼吸来了解其消化系统产生的甲烷量。牛会在谷仓停留约40天的时间,研究人员可以密切监测食物摄入量、体重增加以及打嗝情况,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为减少畜牧业甲烷的排放,新西兰一直在从科学以及政策的方向上做出努力。自2021年起,当地农业技术合作社就和养牛合作社联手,测量800头年轻公牛的甲烷排放,并通过数据分析找出产生更少甲烷的动物。
新西兰农业温室气体研究中心 (NZAGRC)自2009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开发和研究多种解决方案,然而目前可用的方法(主要是改变农场的运营管理方式,例如挤奶频率)最多只能减少10%的排放量。但这对于新西兰制定的在2030年的达到在2017年的基础上减少10% ,以及到2050年减少24-47%的排放量目标来说,仍然存在很大的挑战。
荷兰开发的一种名为Bovaer的饲料添加剂,可减少奶牛甲烷排放量30%,但仅限于饲养场动物。但这在新西兰的牧区放牧系统中实施起来很困难,因为当地的牛通常是在户外吃草。于是有另一种解决方案被提出——甲烷阻断疫苗。然而这项技术尚在研发状态,目前还未取得显著的成果。
据了解,近年来国际社会高度重视甲烷控排,积极承诺甲烷减排并采取务实行动。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起陆续发布《甲烷减排战略》《甲烷减排行动方案计划》,发起了天然气和农业之星自愿减排行动,制修订油气和废弃物排放标准,实施强制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欧盟大力推进退煤政策,不断推动甲烷排放的监测、核算和报告,2020年发布《欧盟甲烷减排战略》,2023年通过了关于减少能源部门甲烷排放的法规。此外,2021年美欧还发起了“全球甲烷承诺”,承诺到2030年全球甲烷排放量较2020年集体减排30%,并于2022年11月召开年度部长级会议审查承诺进展。根据美国和欧盟提交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的温室气体清单,2021年美国和欧盟甲烷排放量分别较1990年下降约14%和37%,发达国家2020年甲烷排放量较1990年总体下降29%。
总而言之,仅靠现有政策,无法充分减少生物甲烷排放,从而实现新西兰2030年减排目标。如果新西兰未能实现《巴黎协定》中商定的减排目标,那么他们可能需要花费数十亿美元购买海外碳信用额,以抵消其气候污染,包括农场动物呼吸出的甲烷气体。
新西兰农业在减少甲烷排放方面面临着挑战,但通过科技手段和研究投入,该国正在积极寻找解决方案。选择性育种、饲料添加剂、疫苗等多种途径被认为可能在未来发挥作用。然而,政策的不确定性和政府的变化可能对实现气候目标产生影响。在全球气候变化压力下,新西兰的农业面临着如何平衡经济利益和环境可持续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