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网获悉,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景虹建议,加快推动废塑料化学循环有效应对塑料污染治理。
李景虹认为,废塑料化学循环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重要战略意义,有望为塑料污染治理提供根本出路。近年来,我国大型化工和环保企业积极开展废塑料化学循环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应用。其中,针对废弃地膜和综合性低值废塑料的化学循环工程项目已经进入工程建设阶段。李景虹建议,明确废塑料化学循环战略定位。明确化学循环的产业发展定位。建立与化学循环相匹配的废塑料回收体系。推进化学循环示范试点工程建设。
所谓的“白色污染”是指城乡垃圾中或散落各处,随时可见的不可降解的塑料废弃物对于环境的污染。它主要包括塑料袋、塑料包装、一次性聚丙烯快餐盒,塑料餐具杯盘以及电器充填发泡填塞物、塑料饮料瓶、酸奶杯、雪糕皮等。据统计,2015—2023年,塑料产量从3.2亿吨增长到4.3亿吨,预计到2050年产量将增加2倍,届时,全球年人均塑料消费量将达84.37千克。2022年,我国废塑料产量超过6000万吨,其中仅有1800万吨实现了材料化回收利用,材料化回收利用率约为30%。剩余约70%的大量塑料购物袋、快递袋、外卖餐盒、地膜、农药瓶、肥料袋、各种商品塑料包装等低值塑料垃圾,基本混入生活垃圾被焚烧或填埋,造成严重资源浪费,成为塑料污染治理的最大难点和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