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环境治理 » 正文

全文实录 | 北京市生态保护新闻发布会

日期:2024-05-23    来源:北京生态环境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24
05/23
08:4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生态保护 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

导语:2024年5月21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召开了“北京市生态保护新闻发布会”。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贤姝主持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副处长王玮发布2023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生物多样性调查阶段性结果,介绍北京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果等情况;市园林绿化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处长彭强介绍了园林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等有关情况;市农业农村局生态建设处一级调研员王宇介绍种质资源保护、水生野生生物保护等有关情况。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高爱华参加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贤姝):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欢迎大家的到来。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受益者,也应当都是参与者。北京市一直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今天发布会将就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及成效进行介绍。

首先,介绍一下参加本次发布会的嘉宾: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副处长王玮、市园林绿化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处长彭强、市农业农村局生态建设处一级调研员王宇。几位发布人将结合各自工作领域围绕发布会主题介绍具体内容。

此外,我们还邀请到了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高爱华,她也将和几位发布人一起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我是本次发布会的主持人,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贤姝。

下面,请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副处长王玮发布2023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生物多样性调查阶段性结果,介绍北京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果等有关情况。

王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自然保护处副处长):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北京市生态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感谢今天联合发布的相关部门一直以来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帮助。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北京市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两山两河”北京湾的生态格局,为城市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基底和生态屏障,孕育了丰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家园,北京市严格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统筹部署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工作,建立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工作机制。将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任务纳入每年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下面我向大家具体介绍三部分内容,分别是全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情况、生物多样性相关工作情况和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开展情况。

首先向大家介绍第一部分内容:生态系统质量保持稳定 城市生态品质提升

按照《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北京市持续对全市及各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统一监测评价。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为70.8,生态系统质量保持稳定。生态涵养区持续保持生态环境优良。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心城区和平原区EI继续保持良好水平。

全市集中建设区生态环境状况良好,其中绿视率为26.96%。绿视率指标主要表征区域内人视野范围里绿色生态空间占比的平均值。这项指标从公众的视觉感受出发,评价城市公共空间的“含绿量”,它贴近公众的真实感受,反映了城市生态的品质。在公园中、社区里、林荫路上……城市里许多的角落,市民们都能用眼睛轻松“测量”绿视率,都能感受到视觉、精神的舒适。北京市逐绿而行,统筹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通过见缝插绿、疏解建绿、建设小微绿地、丰富绿化层次,为公众打造了“出门见绿、开窗即景”的良好城市绿色生态空间。

生态保护红线内林地生态系统质量提升,其中林地面积同比提高5.44%,生物量密度同比提高3.60%。重点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状况良好,生态系统质量保持稳定。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雾灵山市级自然保护区、野鸭湖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系统质量保持优秀水平。其中,雾灵山市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为78.1,同比提高0.61%。

绿化隔离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有升,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同比提高1.04%。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绿色空间比例进一步提升,其中林地面积同比增加0.32%,草地面积同比增加0.68%,建设用地面积同比降低0.92%。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水域覆盖面积同比增加6.43%,建设用地面积同比降低2.23%。

以上是我介绍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情况。

接下来向大家介绍第二部分内容:摸清“家底”科学保护 生态系统组成和结构得到优化

2020年以来,北京市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摸清“家底”,支撑指导科学保护。

2023年,全市生物多样性调查实地记录73种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灌丛、草地、沼泽与水生植被等类型,2020-2023年累计记录136种,调查记录的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类型持续增加,其中中心城区记录到23种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通过持续的近自然生态修复和建设,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得到优化。

2023年,阶段性调查实地记录各类物种2906种,2020-2023年累计记录6895种。

生态环境好不好?小动物们来投票。以蝴蝶和蜻蜓为例,它们生命周期短,敏感性强,对环境变化、生态系统健康、人类活动干扰可以起到良好的指示作用,是国内外常用的指示物种之一。2023年在中心城区记录到24种蝴蝶和29种蜻蜓,分别约占全市调查累计记录的24%和36%,表明中心城区整体生境质量较高,生态系统状况健康。2023年在天坛公园记录到13种蝴蝶,是蝴蝶在核心区最重要的栖息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记录到16种蝴蝶和24种蜻蜓,是中心城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以上是我们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的情况,今天我们邀请了市园林绿化局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处室进行联合发布,稍后他们还会向大家介绍更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情况。

最后,我向大家介绍第三部分内容: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促发展 打造一批特色示范样板

北京市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抓手,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两个称号。到目前为止,北京市已经有延庆、密云、门头沟、怀柔、海淀、平谷、丰台、朝阳、昌平9个区获得命名,其中5个全域生态涵养区全部获得双命名,并辐射到中心城区,实现了生态进城、“两山”进城。

9个区立足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统筹实施创建规划或方案,打造了各具特色的示范样板。其中,生态涵养区坚守生态屏障,持续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打造生态+农文旅等模式的两山转化样板;中心城区则立足“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生态精细化治理水平,以生态优化政务、商务、生活、消费等场景,不断擦亮首都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例如,丰台区实施“绿城九法”,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绿色发展新引擎的实践案例,入选了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朝阳区把将府公园这样的生态公园代表,与郎园station这样的城市生活代表,有机的融合起来,探索城市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特色路径。

近年来,社会各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一步,北京市将继续协同发力,期待公众和社会各界持续积极参与,共同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家园。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王玮副处长的介绍。接下来,请市园林绿化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处长彭强同志介绍园林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等有关情况。

彭强(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处长):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下面由我介绍一下北京市园林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工作。

多年来,北京连续开展造林绿化、生态修复、湿地修复等一系列措施,持续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截至去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8%,已发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612种,维管束植物2088种,全市79处自然保护地约占市域面积20%,保护了全市九成以上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今年初,北京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功,为推动北京“生物多样性之都”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绿色基底。具体有四个方面:

一、千园之城,绿色福祉惠及你我

公园环绕,出门有绿。2012年以来,全市统筹城市更新和“疏整促”专项行动,新增城市绿地7000余公顷,建成一大批城市休闲公园、口袋公园、小微绿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9平方米,各类公园1065家,北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

增彩延绿,四季有景。通过见缝插绿、森林建设实现生态斑块的互联互通,因地制宜建设自然带,打造野生动物的“绿色家园”。在绿化的基础上继续彩化,打造二、三、四环“环城花廊”,五、六环“环城彩林”,形成四季景观变换的平原大美林海100处,千亩以上的山区彩色景观林100处,打造春花、夏果、秋叶、冬鸟的花园四季品牌,新的生态场景将不断呈现。

文化盛宴,活力登场。节日期间,各类公园根据资源禀赋开展多种文化活动,例如野鸭湖与延庆文旅、研学机构合作,推出“芦影寻鸟”生态研学课程,在野鸭湖体验鸟类互动、非遗芦苇画制作、感受湿地的魅力。居庸关长城五一期间开展夜游活动,在灯光、音乐、舞蹈的加持下,化身明潮时尚月,丰富市民的夜长城游览体验。

二、京华飞羽,共赴视觉盛宴

北京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之上,两大山脉五大流域的然地理格局和独特地形地貌孕育了丰富的鸟类多样性。

厚实基底,聚集成群鸟类。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生态涵养区建设等一系列生态工程,为鸟类营造大尺度、高品质栖息环境;开展鸟类等野生动植物的调查监测、科研合作、疫源疫病防控以及打击非法猎捕等。目前,全市共有鸟类519种,占中国鸟类物种数量的三分之一,在二十国集团(G20)国家首都中排名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鸟天堂”。

多措并举,为候鸟迁飞护航。通过调查全市迁飞候鸟,明确数量分布信息,分析物种分布范围变化、种群动态变化、栖息地生境变化及主要威胁因素,并评估,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鸟类迁徙通道保护行动方案(2021-2035年)》,不断为候鸟迁飞保驾护航。

发布地图,共享视觉盛宴。以观鸟活动为依托,发布《北京观鸟地图》,推出野鸭湖、十渡等45处观鸟点,涉及各区城市公园、自然保护地、水库等区域,为观鸟爱好者提供了文明、科学指引。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引导“观鸟+”业态健康发展。

三、绿色助力,助推乡村振兴

以绿养绿,提升村民收入。在朝阳、海淀等13个区建成128个新型集体林场,经营林地274万亩,提供2.4万个就业岗位,其中本地农民就业占88%。

科学用绿,提升林地附加值。依托新型林场经营主体,每年开展20万亩林下经济建设,形成一批以森林康养、自然教育、林下种植+森林旅游等为主要发展模式的示范基地,全市有387家企业、163家合作社参与林下经济建设,每年带动就业1.6万人。

京典花果蜜,激发新活力。持续加大老北京林果资源保护利用,建设老北京水果示范基地15个,加强中华蜜蜂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提升,建有中华蜜蜂养殖基地4家、种蜂场2家。举办“花开北京”系列活动,加大优质林果产品宣传,持续塑造经典花果蜜品牌,不断推进同文旅康教产业深度融合。

四、包罗万象,监测体系能力不断提升

为更好地监测和保护生物资源,我们利用视频监控、红外相机和拍照识花等社会化观测数据,不断采集植物、野生动物、鸟类等物种多样性数据、物候数据、病虫害数据,结合生态资源监测、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园林绿化业务场景,建成国内首个生态综合感知模型库“万象”,目前可识别植物5800种、鸟类1200余种、动物330种、昆虫80多种,准确率达85%以上,有效解决生物监测数据“不全面、不准确、不及时”等难题,提升了首都野生动植物和病虫害智慧感知监测能力,探索构建了智慧园林管理新模式。

朋友们,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的是青山绿水,保护的是仓库粮库,更是我们的金山银山。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努力实践,不断厚植绿色发展优势,提升城市生态品质,构建人人向往的“花园式家园”。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彭强处长。下面,有请市农业农村局生态建设处一级调研员王宇同志介绍种质资源保护、水生野生生物保护等有关情况。

王宇(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生态建设处一级调研员):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对北京生物多样性工作的支持,下面我结合工作职责给大家介绍一下农业农村局在生物保护多样性方面开展的几项工作,主要有种质资源调查保护、良种繁育、野生生物保护。

一、种植业资源调查保护和良种繁育方面:

1.圆满完成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任务

北京市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经过3年努力,全面摸清本市农业种质资源家底。本市普查覆盖了全市13个涉农区339个乡镇7276个行政村、862个水产养殖繁育主体,通过全方位摸排、拉网式普查,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786份,超额完成任务指标的26.8%,登记畜禽资源畜种24个品种189个,水产养殖资源107个。

2.持续推进市级种质资源管理体系建设

一是继续实施特色畜禽水产品种保护。建立了稳定的核心保护种群,其中包括3种鲟鱼、3种宫廷金鱼、北京油鸡、北京鸭;二是抢救性保护濒危普查资源。其中“东宫1号”纳入国家级种质资源圃和市农林科学院种质资源圃保存;睡菜在原产地设立保护标识,并将仅余的几株收入北京市芳香蔬菜种质资源圃加以重点保护研究。三是落实资源管理职责。精心准备,确保两个国家级水产良种基地顺利通过复验;现场督导,促进种质资源更好保护。四是会同所在区环保林业农业农村部门,赴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等4个库圃调研,参加资源保存、查阅相关资料,切实履行管理相应职责。

3.良种繁育情况

2023年,新增三家国家级畜禽核心种源场,一个国家级畜禽核心种源场和两个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经过复验。本市共审定品种168个,位居全国第二;农业农村部重点推荐43个北京优良品种,占全国18%,位于全国首位。我市自主选育玉米品种“MC670”创下亩产1.6吨最高全国高产记录,成功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育种芯片”。京红、京粉等系列蛋鸡品种市场占有率超过50%,累计向全国推广65亿只;自主选育的“沃德188”白羽肉鸡打破了国外垄断,实现国内畜禽种业首次出口。

二、野生植物保护相关工作

1.农业野生资源调查

按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15号)】,在北京市已发现的维管束植物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品种,一共发现15种,其中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品种涉及农业部门管理。2021年至目前已完成6种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具体包括轮叶贝母、手参、槭叶铁线莲、北京水毛茛、软枣猕猴桃、野大豆等,根据调查,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主要分布于密云、百花山、怀柔区、平谷区、昌平区等相关区域,目前已经在全市加大保护力度。

2.生态保护技术研发及试验示范

近几年围绕北京地区仅在密云区雾灵山有分布的国家二级保护农业野生植物轮叶贝母,对该品种稀少的数量种群开展了就地保护与近地栽培扩繁工作,并以叶片和鳞茎为对象开展了组培扩繁技术的摸索实验。通过花期套网袋、降低被植食性动物的啃食,提高了结实率、助力种群的有性生殖等。通过人工移苗、近地扩繁,种群规模目前已达到1000株,扩繁面积2000平方米。通过摸索和实验,下一步我们将启动对全市其他6个品种的保护和相应的增殖培育。

总之,农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看似简单,但是涉及的内容也很丰富,希望在座各位媒体记者和各位专家友人继续关注农业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谢谢大家!

媒体问答

《北京日报》记者

评价里面提到了绿视率的概念,这方面的工作再详细介绍一下?另外,集中建设区绿视率指标为26.96%,能不能把它变成咱们视野看到的、感受的具象画面。比如我现在望过去这一片绿色大概能达到百分之多少?谢谢。

王玮:谢谢您的问题。在这里,再和大家介绍一下绿视率。绿视率是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中集中建设区专项评价的指标之一,反映的是城市生态的品质。它主要表征人的视野范围内绿色生态空间占比的平均值,体现了城市见缝插绿、疏解建绿、建设小微绿地、丰富绿化层次的成效,也是花园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布会后大家将到紧邻的将府公园,就能切身体会到绿视率的魅力。2023年,绿视率作为“宜居性”评价指标,纳入了全市“七有”“五性”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反映全市建成区生态建设成效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绿色获得感。

2023年,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绿视率调查评估技术规范(试行)》,持续开展全市建成区绿视率调查评估工作。调查结果显示,全市集中建设区绿视率为26.96%。从圈层看,中心城区中海淀、丰台和西城集中建设区绿视率分别达到29.11%、27.39%和27.22%,处于较高水平。生态涵养区中平谷、延庆集中建设区绿视率排名靠前,其中平谷集中建设区绿视率达到30.00%,全市最高。从重点区域看,三山五园地区、位于昌平的未来科学城绿视率均高于全市平均值,为发挥首都“四个中心”功能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基础。谢谢!

《中国环境报》记者

去年,朝阳区被授予国家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作为繁华的城区,朝阳如何实现“城市+生态”有机结合,走出本区特色的绿色发展路径?谢谢。

图片

高爱华(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感谢媒体朋友对朝阳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2023年,朝阳区成功获得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这是对朝阳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充分肯定。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索出一条超大城市生产、生态、生活空间“三生”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是厚植生态底蕴,擦亮绿色发展鲜明底色。朝阳区有序推动两轮百万亩平原造林,初步形成了“两环六楔、五河十园、多廊交织”“一半森林、一半城”绿色空间格局。截至2022年底,朝阳区城市绿地总面积超过 1.6 万公顷,公园绿地面积6409公顷,两项指标均居北京市第一。

二是培育绿色活力,生态底色嵌入群众美好生活。朝阳区在全市率先建设无界公园和花园城市先行示范区,全区80%公园实现了拆墙透绿,开展了“一园一花一品”“一路一花一叶”建设,实现全区290公里绿道联通,绿道与温榆河、坝河等水系资源有机融合,实现绿道、水网、慢行系统的“三网融合”,形成蓝绿交织、水城共融人水和谐的城市生态空间。“亲水”绿道、“野趣”绿道、“国际”绿道实现了“一条绿道观朝阳”,在城市森林里漫游成为百姓重要的方式。

三是打造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区,显示生机勃勃新活力。在中心城区率先印发实施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中长期规划,推动三处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公园建设和雨燕归“朝”等重点工程的实施,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调查数据显示,朝阳区各类群物种近2000余种,其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共观测到鸟类307种。温榆河公园朝阳段创新性地实施“精野结合”的管理模式,成为践行“向阳而生、多样朝阳”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生动案例。

四是构建绿色低碳发展体系,“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朝阳区科学布局生产、生态、生活空间,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让经济发展反哺优美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郎园Station,一会儿我们可以沿着自然之路进入将府公园感受城市森林秘境的魅力,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正是朝阳打造的特色鲜明“生态+”新业态产业实践地。此外,朝阳区崔各庄乡也凝练了具有典型性和本地特色的“生态五宜+乡村振兴”六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案例,因此我们今年拟推荐崔各庄乡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实践创新基地。

展望未来,开展“美丽朝阳”建设新实践。对标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朝阳区会更加自觉地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美丽朝阳”建设中体现城市可持续的发展底蕴,打造城市空间格局之美、展现城市生态环境之美、构筑城市绿色发展之美,让世界通过“美丽朝阳”感知美丽北京、看到美丽中国。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主持人:谢谢高爱华同志。今天的发布会安排了两个环节,我们现在所在的环节是发布环节,刚刚市生态环境局、市园林绿化局和市农业农村局分别介绍了各个领域的相关工作。下面的环节进入采访环节,我们到现场去,感受城市生态之美,还可以在沿途中继续回答大家的问题,谢谢大家。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