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大气治理 » 空气净化 » 正文

甘肃省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日期:2024-10-07    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24
10/07
15:4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黄河生态修复 水土保持 污染防治

游人在玛曲县阿万仓黄河湿地公园游玩。(记者田蹊)

成群的鸟类聚集在阿克塞县境内的海子草原。(通讯员高宏善)

生态兴则文明兴。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祁连山生态保护实现常态长效监管,黄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8年达到Ⅱ类,2022年、2023年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我省获评“优秀”等次,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

陇原大地,绿水青山换新颜,美丽乡村入画来,一派和谐共生的景象。

蓝天白云美如画

曾几何时,兰州市夏天少见蓝天,冬天少见太阳,空气环境质量困扰着市民的生活。

面对污染,兰州市先后组织实施了“蓝天计划”、清洁能源改造“123计划”、环境污染治理行动计划以及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特殊工程,市区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一定改善,污染综合指数逐年下降,并一步步取得实质性进展。

随着连续多年的强力治污,“兰州蓝”逐渐成为兰州的一张名片,“兰州蓝”由“浅蓝”逐渐到“深蓝”……兰州市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清晨在兰州跑步,看着蓝天白云,吹着河边的微风,是一种享受!”对于兰州市民王晓帆来说,每天在马拉松公园跑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兰州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天空湛蓝,黄河水碧绿,空气越来越好……”每年春节假期结束,米兰都会恋恋不舍地离开家乡,回到杭州工作生活。

大气污染治理是一场艰苦的硬仗,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从管理、治理、结构调整上共同发力。

我省建立了研判分析、调度预警、监督帮扶、约谈提醒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全面开展重污染天气防控、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空气质量改善行动,深入实施工业、燃煤、机动车、扬尘四类污染源治理,持续优化调整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工业方面,高质量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稳步推进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以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和油品储运销等行业为重点,组织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突出问题排查整治,累计排查整治问题1000个。

燃煤方面,积极推进兰州、金昌、武威、临夏4市州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项目建设,累计完成农村地区散煤治理27万余户;开展燃煤锅炉提标改造,完成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实施超低排放59台6597蒸吨;加强散煤煤质管控,优化完善煤炭经营市场和网点,提高煤质抽检频次和效率,确保销售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民用散煤。

扬尘方面,全面推行绿色施工,将防治扬尘污染费用纳入工程造价;以建成区及周边为重点,督促各类施工工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防尘抑尘措施;强化道路扬尘防治,推进吸尘式机械化湿式清扫作业,加大城市主干道、外环路、出入口、城乡接合部等重点路段冲洗保洁力度,巩固道路机械化清扫成果,持续提升机械化清扫率。

机动车方面,全面落实生态环境部门取证、公安交警部门处罚、交通运输部门治理的机动车排放监管机制,持续推动安检、环检、综检“三检合一”,推行环保检测与维修治理(I/M)制度,落实积分制管理制度,深入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专项检查;加快补齐机动车污染防治短板,建成覆盖全省县市区的黑烟车抓拍系统,加强禁止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管控,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4.2万余辆、尾气抽测2.6万余辆。

我省建成36个环境空气质量国控自动监测站点、112个省控监测站、1000余个区域微型监测站,建成天水、定西、临夏3市州空气质量组分站,建成兰州市大气超级组分站,配备激光雷达走航车和大气移动综合监测车,全面提升大气环境综合监测监管能力;充分利用走航车、无人机、遥感监测、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全时段、全方位监控各类污染源,开展溯源分析,实现靶向定位、精准治污、科学管控。

2018年以来,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指标稳步向好。2021年,全省优良天数比例为90.2%;2023年,全省空气质量主要指标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25.8微克/立方米,在全国31个省份位列第10。今年以来,全省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截至9月,全省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24.9微克/立方米,较2023年同期(25.4微克/立方米)下降2%。

一泓清水入黄河

甘肃承担着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补给区。

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功能区,玛曲县近年来持续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累计治理沙化地33.99万亩、“黑土滩”退化草地127万亩、修复湿地42.3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98.4%,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秋日的玛曲草原,天空湛蓝,牛羊遍野,河水恬静清澈,缓缓流淌……因为黄河的滋养,玛曲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河网密织、水草丰茂、牛羊肥壮,许多南迁北返的珍稀鸟类在此落脚和繁殖,黑颈鹤、灰鹤、天鹅等珍禽遍布湖边草滩。

近年来,甘肃上下牢记嘱托,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扛牢上游责任。

我省率先出台《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构建“1+N+X”政策规划体系,扎实推进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协同推进工业、生活、农业和尾矿库“3+1”污染综合治理。

系统治理重点区域水污染,在重点领域实施水污染源头治理。我省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统筹岸上岸下综合治理,持续推进黄河干流及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以及内陆河、长江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

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全省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地级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分别达到98.37%、98.4%和97%以上,沿黄34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部建设完成。

开展黄河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全省黄河流域5607个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5166个,整治完成率为92.13%。

持续巩固黄河流域14条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黄河流域10423个行政村已有2844个行政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76条农村黑臭水体已治理完成71条。

推进尾矿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黄河流域5个市州43座尾矿库完成调查摸底和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实施尾矿库分级分类环境监管。

实施黄河首曲湿地保护修复和退化草原治理改良、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治理等一批重大带动性项目,加快推进跨甘川两省若尔盖国家公园等保护治理重点任务。

我省持续推进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与黄河上下游省份签订《跨界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框架协议》,建立健全跨界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与四川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签订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建立黄河干流3市州、石羊河黑河3市7县、渭河流域和白龙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统筹实施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河西走廊、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以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实施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有效提升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质量。实施秦岭西段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陇中和陇东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有效提升。

通过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塬面保护、淤地坝建设等水土保持项目,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此外,深入开展美丽幸福河湖创建工作,建设美丽幸福河湖34段,河流总长度达546.45公里、湖泊总面积2.26平方公里。今年,我省新增三条省级美丽幸福河湖,大夏河临夏市段、黑河张掖市高台段、金川区金水湖顺利通过省级评价。美丽幸福河湖建设让百姓享有了更多、更普惠、更可持续的绿色福祉,让群众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

如今的临夏市大夏河畔,冬春候鸟盘旋飞舞,夏秋牡丹和各色花卉傲然绽放,水面碧波荡漾,岸边绿树成荫,亲水平台、健身步道上,跑步、锻炼身体的市民络绎不绝,外地游客在河边漫步,欣赏牡丹,拍照留念……

甘肃守护一泓清水入黄河,同时也让黄河之水滋润了沿岸百姓生活,“黄河之滨也很美”成为亮丽名片。

巍巍青山绘新景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曾经由于无序无度开发,祁连山植被稀疏、草原退化,局部生态遭到破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在总书记亲切关怀下,祁连山历经“史上最严”整改,祛多年沉疴,还欠账旧账。目前,祁连山生态保护已由生态环境问题集中整治修复转入常态长效保护“新阶段”。

我省持续加大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开展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考核,推动祁连山生态保护工作由集中整改向常态化转变。建设“天地空”一体化信息监测网络,实现祁连山国家公园范围监测全覆盖,同时,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合力推动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常态长效监管。持续推动秦岭地区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以更大担当、更大作为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2023年度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考核结果均为优秀,2024年度祁连山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结果显示,75.36万公顷林地森林蓄积量持续增加,75.27万公顷草原生态稳定性不断增强,5.21万公顷水域面积更加稳定。

初秋时节,巍巍祁连美不胜收:山顶上白雪皑皑,山坡上森林茂盛,山间谷地里河水流淌……在雪山、红叶、草甸、苍松的装点下,一幅壮丽绚丽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我省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祁连山保护区内旗舰物种雪豹增加到350只至500只,不同种群野生动物数量较2014年提高15%-20%,成为全国32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

近日,祁连山管护中心哈溪自然保护站通过红外相机,成功拍摄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的珍贵影像。红外相机画面显示,一只体态健硕、毛色亮丽的雪豹悄然穿行于高山岩石之间。

山丹马场二场工作人员在祁连山国家公园山丹马场境内白石崖半山腰拍摄到成群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秃鹫。从拍摄的画面看到,其种群数量明显增多,从几只到几十只不等,它们时而在空中盘旋飞翔,时而在山崖驻足休憩,与远处的雪山勾勒出一幅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

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八步沙是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40多年前寸草不生,沙丘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向南推移。

半个多世纪以来,八步沙“六老汉”三代治沙人用愚公精神筑起绿色屏障,昔日黄沙漫天飞舞的沙窝窝,如今已是植被宜人的沙漠绿洲。

他们坚守在腾格里沙漠,累计完成治沙造林30.6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近45万亩,栽植各类苗木7000多万株,把绿洲向沙漠深处推进30公里。八步沙林场管护区林草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不足3%提高到现在的75%以上,形成了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的防风固沙绿色长廊,实现了从“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的转变,为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我省持续开展大规模造林绿化行动,坚持科学治沙,深入实施“三北”工程建设。2021年至2023年,全省完成国土绿化面积2973万亩,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853万亩,国土绿化面积实现“三连增”,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二。

我省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夏河县、卓尼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崇信县、舟曲县被命名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康县等6地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庄浪县等15个地区(单位)获评甘肃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在这些示范区,“转角遇到美”“出门见到绿”的心愿正从蓝图愿景变为美好现实。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追蓝逐绿、向美而行。如今的陇原大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人民群众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