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也是荒漠化治理成效最显著的国家之一。“三北”地区荒漠化沙化土地70%是草原,草原与沙源地、沙尘路径区高度重合,攻下退化沙化草原修复这个难题,才有把握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
“三北”防护林工程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但实现“水、土、绿”科学匹配综合防治的效果,还面临成本高、效率低、不可持续等诸多挑战。
鄂温克旗6万亩羊草良种繁育基地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院士专家座谈会,全面分析“三北”工程攻坚战情况,研究部署科学防沙治沙工作,强调坚持“以水定绿、系统治理、科学配置植被、做好产业发展”等原则,为科学、精准、可持续地防沙治沙提供思路和方法。
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治沙需要综合考虑水、土、植被、气候等多要素的协同作用,构建水—能—粮—生态与防沙治沙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发掘培育好种源,应用最新的防沙治沙科技,延伸产业链向治沙要效益,推进生态治理、绿色发展和民生改善,探索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1优质种源保障防沙治沙可持续
多年来,“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经验总结出要改变过去单一种树防风治沙的片面观念。“三北”工程研究院院长卢琦提出的“适地适树、适地适灌、适地适草”,强调要因地制宜根据沙漠区域特点筛选耐旱植物种源,优先选用适应沙区环境的植物品种,其中尤其要重视草的作用。
浑善达克沙地治理前(摄于2023年7月)
浑善达克沙地治理后(摄于2024年7月)
此外,我国使用的进口草种多为二代商品培育品种,存在显著局限性,遗传繁育能力缺失,需重复引种,形成对外依存。
蒙草作为一家聚焦草种科技的上市公司,30多年来以生态修复为主业,专注生态草、饲草、草坪草的育种、加工和推广应用,用中国草种丰沃中国草原。扎根阿拉善荒漠、巴彦淖尔盐碱地、呼伦贝尔草原、乌拉盖草原等北方重要生态区,建立了18个专项种业研究院,采集驯化耐旱、耐风沙、抗逆性强的荒漠植物种质资源,依托草业技术创新中心平台,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突破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关键基因挖掘、高效基因编辑与遗传转化体系等技术瓶颈,形成优质草种选育技术体系,选育295种乡土植物,拥有105个自主知识产权品种,25个入选国家林草局“三北”工程良种推荐目录。选育的锡林郭勒型华北驼绒藜、巴尔虎羊草、蒙农杂种冰草、哈素海野大麦等优质乡土草种,抗逆性强、种子产量高、覆盖度大,成为“三北”工程攻坚战的中坚力量。
2草种科技赋能防沙治沙新活力
20世纪60年代起,内蒙古毛乌素沙地等地区的人民就开始探索如何提高植物在沙地中的成活率。如今,越来越多的科研院所和企业认识到,科技治沙是恢复“三北”地区的生态的必由之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人机监测与精准治理技术为防沙治沙提供了新的手段,卫星遥感技术则能够大范围监测沙化动态变化,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文斌提出,我国正聚焦荒漠化防治重大科技需求,包括水资源合理利用、乔灌草相结合以及工程机械化、智能化等,其中草生态修复技术、草饲料高效栽培技术、草产业开发技术等与草相关的科技创新,将为“三北”工程攻坚战增添科技利器。
智能种子立体库储存各类生态草、饲草原种以及荒漠化治理优良用种
蒙草以草种科技创新为核心,围绕“种、技、机”产业进行全链创新,统筹增绿、治沙、治水等综合治理手段,以应用为导向,研发种子绳、种子块、种子包等“一地一方”定制化创新产品,满足了防沙治沙在用种、节水、节约等方面的需求,助力荒漠化精准防治。
创新智能机械设备打好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
通过参与大规模沙地治理、退化草原修复、风电光伏一体化治沙等生态修复实践,形成了“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沙化草原修复与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光伏下沙化土地生态治理与高效利用技术”等一系列荒漠化防治创新技术体系,创新1270余台踏勘、动力、耕整、播种、养护、数字化监管等机械设备,实现全流程自有机械化作业,极大地提升了大规模生态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3草业示范区助力防沙治沙增效益
多年来,我国各地区在防沙治沙中总结的另一条经验就是,防沙治沙要持久,就必须向生态修复要效益。“光伏治理+治沙”“风电+治沙”“光伏+牧草”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给出了答案。
在巴彦淖尔实施的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推动绿色能源与生态治理的深度融合,产生“1+1>2”的效应。项目通过以工代赈,让农牧民参与防沙治沙、管护修复后的草场,帮助他们增收致富。光伏板下种植的梭梭、四翅滨藜等嫁接肉苁蓉后,亩均效益超过1200元,有效带动沙漠经济发展。
通辽扎鲁特旗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综合治理效果对比(治理前,摄于2022年7月)
通辽扎鲁特旗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综合治理效果对比(治理后,摄于2024年8月)
为解决我国饲草料短缺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方精云提交的《建立生态草业特区,探索草原牧区发展新模式》的咨询报告,希望通过传统畜牧业和草业的融合发展,从根本上回答“要生产效益还是要生态文明”这一难题。
蒙草正在积极探索建设现代草业示范区,计划依托300万亩“三北”工程建设项目区,研究筛选在平均降水量可达250—400毫米区域的“空白沙地”,探索建设规模化示范性国产草籽制种生产加工厂,通过生态修复增加牧草供应量,在未来集中连片发展饲草、种业,打造草种、饲草生产示范基地,使防沙治沙工程支援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科学可持续的防沙治沙需要以系统思维为核心,打破传统的工程规划思路,遵循自然规律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全域治理和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蒙草将依托草种科技,打造种源体系,用中国草丰茂中国草原,为防沙治沙提供中国良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