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由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以下简称中环协)主办,中城院(北京)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城环境)等单位承办的2025年垃圾分类(南宁)论坛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垃圾分类主管领导、专家学者、业内精英等近200名代表齐聚南宁,共襄行业盛会。
本次论坛以“提升垃圾分类新质生产力,促进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为主题,旨在加强垃圾分类工作交流与经验分享,推动垃圾分类事业迈向新台阶。中城环境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江参加开幕式并致辞,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涛,总工程师徐海云,科技委主任翟力新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开幕式由环卫中心主任张黎主持。
开幕式
袁江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垃圾分类与资源循环是共同构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作为国务院国资委首批“双百”改革试点企业,多年来,中城环境与南宁共同成长、并肩前行,先后完成了以南宁市双定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代表的一批示范性项目,谱写了城市建设与企业发展双向奔赴、同频共振的美好篇章。
讲话强调,中城环境作为中环协生活垃圾分类专委会副会长单位,将充分发挥自身的实践经验、技术优势,与各方并肩携手、深化合作,探索垃圾分类新路径,为南宁建设“无废城市”样板工程持续贡献智慧力量,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论坛设立“垃圾分类工作交流”和“资源回收利用”两大分论坛,汇聚行业智慧,分享实践经验。
分论坛
在资源回收利用分论坛中,刘涛作《垃圾分类:持之以恒 久久为功》专题演讲,演讲介绍了国家相关政策,系统阐述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路径与长效管理机制及相关案例。演讲指出,垃圾分类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需通过技术创新、全链条协同和长效管理机制实现资源化利用。演讲强调,要坚定信心,以科技驱动分类升级,推动垃圾分类与循环经济深度融合,最终形成社会共治、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
分论坛
在垃圾分类工作交流分论坛上,徐海云以《对新形势下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思考》为题做专题演讲,系统分析了国际垃圾分类经验与我国实践,指出经济性和因地制宜是推动垃圾分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提出“效益优先、量力而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国际比较(德日等国经验)和国内实践(京沪案例),提出垃圾分类必须建立与经济水平相匹配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要科学制定分类标准,避免“一刀切”;另一方面需完善价格机制,通过合理收费保障处理体系可持续运行。演讲还针对当前我国垃圾分类中的痛点问题提出建议。
分论坛
翟力新以《社区垃圾分类要点及注意事项》为题展开分享,演讲系统解读了《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指南》T/HW 00051-2023标准,强调通过统一分类标准、优化设施配置和智能化管理破解社区垃圾分类难题。结合上海、厦门等先进案例,提出以科技赋能构建“投放—收运—处理”全链条协同体系,推动垃圾分类从传统模式向智慧化转型;倡导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协同、社区落实、居民参与的多元共治机制,通过完善法规政策、创新激励机制和强化应急管理,形成源头减量、过程管控和末端处置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全国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标准化、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本次论坛成功构建了高水平的产学研交流平台,汇聚了行业权威专家、技术精英及企业代表,围绕垃圾分类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前沿技术、创新模式及政策导向展开了深度研讨。与会嘉宾通过专题报告、案例分析和圆桌对话等形式,系统探讨了垃圾分类全链条管理的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为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提升资源化利用效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将为完善我国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体系、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