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陇南市西和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首车垃圾进厂仪式在项目现场隆重举行,标志着陇南市北部西和县、礼县、成县和徽县等四县生活垃圾处理正式迈向“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的新阶段。
。
陇南市西和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属2023年度甘肃省省列重大前期、市列重大项目和县列民生实事,亦是上海环境在西北地区获得的首个生活垃圾焚烧项目,意义重大,标杆效应显著。项目于2023年5月9日签署BOT特许经营协议,该项目总投资约3.54亿元,设计生活垃圾处理规模500吨/日,协同处理餐厨垃圾40吨/日。预计每年发电量6408万度,上网电量5383万度。
项目航拍
上海环境始终秉持“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原则,致力于项目效益最大化,成本最优化,多措并举高标准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全局谋划“一盘棋”。作为项目建设方,上海环境下属环建事业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针对光大环境、中节能环保、海螺创业等在甘肃运营的垃圾焚烧厂开展调研,结合陇南市北部四县垃圾和气候情况,确定进炉垃圾低位热值、渗沥液产量等关键设计参数。规划过程中,坚持建运一体,协同并举,充分从运营角度考虑,结合运营需求提前进行细节设计,如采取5种垃圾坑冬季加热措施和2种卸料大厅加热/隔冷措施;室外河水净化设备加装循环水化冰旁路;垃圾吊设备配备小抓斗抓底部板结灰渣;设置活性炭真空上料系统;设置飞灰重新回仓螯合上料斗;设置垃圾吊控制室观察窗清洁平台等。细节“较真”,运营“制胜”。
二是限额管理“一体化”。前期设计中,环建事业部结合已有《上海环境垃圾焚烧发电厂标准化设计第三版》成果,从设计任务书、工可、初步设计、设备招标到施工图设计全流程开展了标准化限额设计管理,不仅有效提升了设计质量,还结合项目实际取得了桩基设计优化、建筑面积优化、配筋率优化、渗沥液处理系统规模优化、厂用电率优化等降本增效成果。实行招标采购“标准化”管理,设备采购的标准化管理实现了设备采购的质优价廉;施工总包招标标准化工程量清单的质量提升减少了施工费用的增加。
三是合力推进“一股绳”。在催供货管理、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施工进度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方面秉持标准化管理理念实现了安全、进度和质量的全面优良,克服两个“冬歇期”影响按计划完成了项目建设目标,施工质量得到了国家电力质监站专家的一致好评。
西和项目的顺利建成既是对国家“双碳”战略部署的积极响应,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开辟了新的局面,同时也为上海环境在西北地区打造了新的垃圾焚烧厂名片。